2020年05月06日 星期三
课程故事
葫芦丝吹开梦想花
张秀艳

    曾经的乡村艺术教育是贫乏的,新生入学前甚至没有上过一节真正的音乐课。面对他们期盼的求知眼神,我暗下决心:要让他们都学会一两件“乐器”,带着“乐器”走出学校。于是,我开始了“挑战不可能”,在一所乡村中学尝试“小器乐进课堂”。

    你期待,音乐就响起来

    一次关于乐器学习的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小贾先天肢体残缺,只有9根手指,但他那双渴望知识又犹豫的眼神让我难忘。我当时有过几秒钟的惊愕与同情,又迅速恢复常态:不能让孩子看到我的迟疑,不能让他失去一次学习乐器的机会,我要尝试用音乐“拯救”他的心灵。于是我决定:这届学生学习六孔竖笛——小乐器实践因为小贾的“特殊”而换成六孔竖笛,但“一生一技能”让我的音乐课堂没有差生,哪怕是肢体残缺的孩子。我根据小贾右手四根手指的特殊情况制作了一个特殊的指法表,每节课他就用特殊的指法和同学一起练习音阶。一年学习了26首练习曲,他都能准确吹奏。他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您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尽管只有9根手指,我也要握紧希望!是啊,他也许就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但音乐让他重燃希望。

    你喜爱,乐器就奏起来

    “一生一技能”实施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在办公室吹奏葫芦丝,意外看到窗口挤满了“小脑袋”,他们的眼睛里分明有一种极大的兴致和喜欢。看到我停下来,他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那时候我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让这些孩子再学一种乐器?学乐器教指法难度不小,“一生两技能”学生能否接受?

    这时,可爱的李田宇同学径直走到我身边:“老师,您能教我吹葫芦丝吗?”“能啊,你喜欢学就来吧!”看我这么爽快就答应了她的要求,其他学生也迅速围过来纷纷表示“想学”。就这样,“一生两技能”的音乐校本课程有了雏形,并成为学校“小器乐进课堂”的课改成果。

    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我开始自己手写歌谱,学生抄写,一年下来,学生学习竖笛和葫芦丝练习曲超过50首,学期末还进行阶段性测试,记录学生一年学习的影像,留作成长档案。而我也将抄写的简谱分成“竖笛用”和“葫芦丝用”两个小册子。

    你认真,梦想就“长”起来

    有个“淘气包”叫佳佳,老师都说他“无药可救”,唯有在音乐课上表现例外,虽然他不抄歌谱,但照样吹得很认真,我会用一小节一小节突破的方法指导他练习,直到他吹会。他读得懂音乐,更能把感情很好地表现出来,所以吹奏的音乐坚韧、有力,充满感情。

    如何让这些爱音乐的孩子更加轻松地学习音乐呢?“编辑一本书吧”,我默默地想,让学生看得轻松,也免去课上写歌谱的费时。于是,经过一番努力,《小小葫芦丝》简易教程出炉了。后经上报审批,学校正式开启校本课程《小小葫芦丝》的实践。

    从2003年开始六孔竖笛的尝试,到葫芦丝“加入”的兴趣小组,再到2010年开发校本教材《小小葫芦丝》形成课程特色,我们真正实现了“一生两技能”的愿景。以此为突破口,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有声有色开展起来,学生通过参加省内外各项文艺活动,多形式、多层次提升音乐素养,逐渐形成了艺术“傣族风”,葫芦丝、巴乌、傣族舞共同组合成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更可喜的是,学生在“一路歌唱”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徐东辉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杨洋考取南京传媒学院时还跳了傣族舞;张舜尧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如今也成了音乐教师……这就是一所乡村学校和一个音乐教师在音乐梦想中开出的美丽的花!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巨源第一中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