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6日 星期三
“名师带学科”引领乡村教师成长
刘小毛

    乡村教育,教师为本。服务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县域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研中却存在诸多难题:乡村教师的专业困惑无法顾及,教研活动乡村教师少有参与,教师专业成长缺少平台,等等。

    近年来,江西省广昌县通过培养和评选名师建立了10个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县乡村学校开展“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提炼主题,关注乡村教师困惑——打磨课例,倾听乡村教师心声——全县研讨,对准乡村教师频道——校本教研,结合乡村学校实际——教学应用,展示乡村教师成长”,逐渐形成了“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的“五步循环”模式,促进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炼主题,关注乡村教师困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最大问题是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广昌县教研室举办的“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正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的。通过名师工作室网站和对应的学科教学研讨微信群,乡村教师将教学心得与困惑反馈给名师。名师将优质教学资源与经验分享到网站和微信群,及时解决教学难题。针对一些相对集中的共性问题,名师提炼为“名师带学科”的教研主题,并准备专题讲座与教师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之策。

    近年来,名师提炼的教研主题成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餐”,如针对乡村教师教学中漫无目的“满堂问”的状况,县名师刘金凤提出了《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教研主题,提高乡村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

    打磨课例,倾听乡村教师心声。为真正解决乡村教师的难题,名师提出的教学理论要转化成看得见并为乡村教师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开展“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时,县教研室要求名师充分倾听乡村教师的需求与意见,将教学理论渗透到示范课中。县教研室还为名师工作室布置了“六项任务”,即谋划一篇有思想的教学设计、制作一个能配套的教学课件、组织一次电子备课的课前研讨、执教一堂高质量的示范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带动一批骨干成长,以任务驱动带动乡村教师成长。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全县教师集智集力开展电子备课。目前已形成了“网络协同式”“网络研讨式”“网络联盟式”三种备课模式。县教研室将示范课的研课、磨课过程发送至微信群,让乡村教师及时参与、发表看法,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业务能力。

    全县研讨,对准乡村教师频道。“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是集中研讨。考虑到参加活动的教师大部分是乡村教师,研讨活动首先观摩示范课,再听名师基于课例的讲座,最后进行交流。有实例的启发、理论的引导、思想的碰撞,乡村教师将积压在心底的困惑不断化解,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归到学校。

    校本教研,结合乡村学校实际。校本教研一方面为了将名师的理念分享给更多的乡村教师,另一方面让名师的理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县教研室组织名师和工作室成员开展“送课到校”活动,并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指导学校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县教体局将校本教研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中,提高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

    在应用微课教学的校本教研中,有的乡村学校“再现”了县名师的主题讲座,有的“复制”了工作室的示范课。面对复杂多样的微课制作,有的学校教师采用“手机+支架+白纸”的方式进行微视频拍摄,以最简单的方式制作微课,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实现信息技术与乡村教学相融合。

    教学应用,展示乡村教师成长。“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关注了乡村教师的困惑,倾听了乡村教师的心声,对上了乡村教师的频道,让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县教研室因势利导,开展了“我用名师理念”教学竞赛活动,包括教学论文、教学设计、配套课件、学生素养展示等内容。通过搭建平台,激发了乡村教师学名师、用名师理念的热情。在日常教学中,乡村教师不断将教学心得与困惑反馈给名师,名师又开始酝酿下一个教研主题。“名师带学科”在“五步循环”中不断完善、优化,让更多的乡村教师受益。

    (作者系江西省广昌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