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从私塾先生到大学教授
——山东淄博牛超一家五代的平凡教育路
本报记者 宋 鸽

    从做私塾先生的曾祖父到当大学教授的女儿,教师牛超一家祖孙五代教书育人已经有150余年。百年岁月,从这个家庭里走出的五代教育人始终坚守在教育战线,用责任与信念教书育人,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

    ————————————————————

    一张书桌,一方砚台,一本古代汉语字典,铺垫在桌上的毛毡已经磨损。退休在家的牛超经常练习书法,让自己继续保持学习的活力。看着书房墙上挂着的地图,他的情丝常常飘回校园,回到那些与学生一起度过的地理课时光。

    回乡探望父亲牛强泰,牛超总是听父亲提起曾祖父和祖父的诗,父子俩一边读诗一边怀念先祖、体味人生。这些故事又经过牛超传递给了女儿牛明哲。

    “勤勤恳恳,教学相长,教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秉承这一家风,这个家庭里的祖孙五代坚守在教育战线,用责任与信念教书育人,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

    从做私塾先生的曾祖父到当大学教授的女儿,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教师牛超祖孙五代教书育人已经有150余年。百年岁月既见证了家族的成长,又见证了国家教育的发展。

    几张书桌,开启五代从教的序章

    牛超谈到曾祖父时,总是忍不住感慨:“虽然这位晚清曾祖父并未留下影像,无法得知他的相貌,但他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在我们家人的心中。”

    曾祖父牛兴翼是晚清举人,“肚子里”很有文化。那时,贫穷的乡民还在为填饱肚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能把孩子养活大已属不易。但在牛兴翼看来,教育才是乡村的希望。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牛兴翼生出一个办私塾学堂、教乡村孩子读书改变人生的念想。尽管家庭并不宽裕,牛兴翼还是想办法腾出一间房子,置办了几张小书桌办起了私塾学堂。起初只是邻里的孩子过来读书,后来邻近村子的孩子也来求学。牛兴翼热情相纳、认真办学,这一善举受到庄里庄外乡亲的高度赞扬。这就是牛超一家五世从教的开始,也是传承至今全家人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石。

    爷爷牛善卿从小聪颖,少时在南京做工,经手的账目分毫不差,做事踏实认真。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时,家家户户都很贫困,牛善卿便拿出做苦工挣的钱为学生买铅笔、作业本,为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垫付学费或书费,不让他们辍学,为解放初期的本地教育事业做了很多的工作。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梦到爷爷手执教杆教孩子‘日月山水田土’的情景。”牛超说,“爷爷虽早在1996年就离开了我们,但他和蔼的笑容却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仿佛从未离开”。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

    在祖父的影响下,父亲牛强泰一直有个教师梦。无奈家境贫寒,新中国成立前,牛强泰只能做一名学徒工,勉强维持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牛强泰毅然投身教育,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17岁那年,牛强泰被单位保送到省立师范学校进修,毕业后服从分配到淄博市金岭铁矿业余中学教学。在那里,牛强泰看到许多职工的孩子由于家庭贫困、生计艰难而无法上学,他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进校园。家长们十分感激,见到牛强泰特别亲切。大家都说,见到矿长可以不下自行车,看到牛老师车骑得再快、距离再远也得下来打个招呼,要不心里感到不舒服。听到工人师傅这样说,牛强泰从心里感谢他们,他说:“我只不过做了一点小事,却受到工人师傅如此的尊重,我要更加努力教好每节课,做好每件事,认真对待每个学生。”

    后来,牛强泰调入市工农师范当教师,几年后又被调到市教育局分管高师函授教学,带出300多名函授学生,不少学生成了当地教育的中坚人才。

    “文革”开始,学校无法进行正常教学。淄博市教育局要派一名干部到太河水库教那里的工人养鱼,牛强泰毫不犹豫去了太河水库,在那里一干就是10年。

    高考恢复后,牛强泰又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去淄博三中和淄博四中担任副校长,虽然在行政工作岗位上,但他还教历史,始终没离开讲台。当校长兼课虽然辛苦,但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收获感是无法衡量的。牛超回忆说:“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既要做好学校的行政工作,又要备课教学。他工作认真、平易近人,被老师们称作领导中的好教师。”

    1993年,在教育岗位工作了43年的牛强泰光荣退休。退休后他也没有赋闲在家,而是做起了书法教学工作,用闲暇时间手抄了一部40多万字的《聊斋志异》。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牛强泰用四个字总结自己的教育人生:教学相长。“我从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学生成长为中学高级教师,既培养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亲牛强泰以身示范,不断强调成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牛超从小便懂得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一个教师不仅要有学识,更要有爱心、有责任。尽管少年时受时代影响,停学停课闹革命,但牛超从未放松过学业,家中书橱里的古书成了他的资料,高中毕业后牛超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教育生涯,一干就是42年。

    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刚到学校当教师,学校就安排牛超教初中,一腔热情的牛超没有退缩,一边学习一边教学。课余时间,牛超都用来备课,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教师。“因为当时感觉有些知识自己还不懂,怎么能搞不清楚就去教学生呢?于是每天晚上我都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直到第二天的课有把握了才离开办公室,村里的叔叔大爷都把我称作‘夜猫子’,是村里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每次评教,我的分数都是最高的。”说到这里,牛超笑了。

    “教学相长”,这是父亲告诉牛超的话,他一刻也不曾忘记。牛超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在他的班上,不少学生考上了中专。那时,农村学生考上中专很不容易,乡里甚至组织教师到牛超的班里学习经验。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学生兴高采烈,牛超也与学生一起参加考试,并顺利考取淄博师范学校。离开从教5年的乡村学校,学生恋恋不舍,许多孩子哭了,牛超也哭了。

    两年的师范学习结束后,由于成绩优秀,1980年1月牛超被分配到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工作,成了一名省级重点高中学校的教师。彼时的牛超心情无比激动,感到自己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

    到了新学校、新岗位,面对高中学校及学生的要求,牛超再一次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水平的不足。牛超不仅没有退缩,还主动担当起班主任工作。“自我学习、备课教学、班级管理等方方面面,我都不能丢。”牛超说。

    同在学校工作的妻子翟爱丽是牛超的坚强后盾。家里的一切家务事,买菜、做饭、带孩子都由妻子一人包揽下来。没有后顾之忧的牛超在工作中加倍努力,向周围老师学习,抽时间就听老教师的课。

    1985年,牛超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函授本科。在牛超看来,唯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引领学生进步。

    平时,牛超工作认真负责,平易近人,他关心班上每个学生。每带一个新班级,牛超总要先熟悉学生家庭情况,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买复习资料,交一些日常费用。

    一个家住山区的学生,父母多病,生活非常拮据,但学习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牛超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点资助他。几十年来,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有些学生的名字牛超已经记不起来。可是,学生不会忘记,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牛超总会收到学生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贺卡、信函,诉说他们生病时老师是如何照顾自己;学习退步了,老师主动给自己补课;没钱交生活费了,老师偷偷塞钱给他……学生在信中说,“您像父亲一样给我们关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要像您那样做人、做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言谈话语间,常常让牛超深受鼓舞。

    在教学中,牛超善于研究教学方法以及语言的运用,许多学生说,听牛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知识。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牛超的付出也迎来收获季,所教班级地理高考成绩连续7年在全市高考中名列前茅,班级本科上线人数多次获全市第一,多次被市区评为“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而牛超最看重的荣誉,是自己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

    “荣誉都是过去,只有学生考入高一级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最高兴的。”牛超说。

    在学生眼里,牛超是一个好老师;在年轻教师眼里,牛超是个可敬的长者;在同龄人眼里,牛超是个兢兢业业工作的榜样。

    2015年11月牛超退休,结束了学校教育生活。退休后的牛超也没闲着,与父亲一起练习书法,与同为教师的女儿探讨教学技巧与策略,教育外孙女读书写字,生活一如既往的充实。

    “爸爸,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

    说到女儿牛明哲,牛超非常骄傲。牛明哲从小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是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初中、高中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作为父亲,牛超一直很欣慰。

    牛明哲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五六岁时,就在家门前的水泥地上写写画画,拿着树枝当教杆,模仿着牛超的样子当“小老师”。尽管没有观众,但成为教师的种子已经扎根在了牛明哲心中。

    “我们明哲长大了,也要做一名人民教师。”这是爷爷经常对牛明哲说的话。在牛明哲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陪伴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每天早早出门,很晚回家。但是牛明哲从爷爷、父亲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教育的热情。最令牛明哲印象深刻的是每年春节,那些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贺卡,里面写满了故事,那些漂亮、精致的贺卡常常被父亲捧在手心里,带来一屋子的温暖。再后来,交通方便了,学生们每年都要来看望父亲,牛明哲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眼中有光,她更加理解了父亲,也对教师职业更加充满向往。

    1999年高考,牛明哲考了663分,在可以报考其他热门专业的情况下,她还是毅然选择了师范院校。牛超记得很清楚,当时女儿说:“爸爸,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从您和爷爷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光荣,我以后也要当教师。”

    牛明哲毕业时,正赶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山东省淄博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合并了4所中专院校成立了淄博职业学院。当时,需要大批教师充实到职业教育一线,牛明哲响应政策来到淄博职业学院任教,先后教授了“大学语文”等五门课程。2006年至2008年,牛明哲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由于工作需要,2008年至2011年,牛明哲又考入山东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后承担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从2012年至今,牛明哲已经教授了来自20余个国家的近千名留学生。

    “勤勤恳恳,教学相长,教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带着祖辈的教导,牛明哲从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她深受学生的欢迎、同事的认可、学校的肯定,连年考核优秀,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评为副教授。与父亲牛超一样,牛明哲不断学习成长的心始终没放下,2020年,又申请了国外高校的博士,目前在读。

    牛明哲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两个孩子受妈妈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书法、学武术、学剪纸,经常跟妈妈学校的留学生沟通交流。牛超说,孩子们从小就当上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外孙女说,“姥爷,我想好了,长大了要当一名汉语国际教师,教汉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听了孩子的话,牛超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赞叹:“好啊,我们家的为师传统又有了创新,要远渡重洋了”。

    (感谢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张磊对本次报道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