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09日 星期三
劳动教育要注重研究性
米云林

    学校的研究性劳动课程既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课程基于核心问题构建。学校以核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逻辑主线,将研究性劳动中所希望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方式提炼出来,组合成课程的核心问题和任务,内含课程开发深入研究的内容。因此,学校要求课程的核心问题具有研究性:首先,新问题或者新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处在悬而未决又力图解决的状态;其次,核心问题所指向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应具有研究性,让学生在单纯体力劳动的同时进行探究、发掘、设计等脑力劳动,进而达成具有研究性的劳动成果。

    强调教师对劳动课程性质的把握。为了保证劳动课程从不同角度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强调对课程性质的认识与把握。作为劳动主体,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不仅把劳动作为任务来完成,而且将劳动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从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的对比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在困难与挑战中高质量完成劳动任务,获得创造性劳动体验并提高研究素养。

    归纳课程开发实施的彰显策略。为了彰显劳动课程的研究性,学校教师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从“研究过程的规范落实”“问题发现与问题表达”“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成果的提炼及其表达”“学生的交互活动组织”“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并列或纵深递进”等方面,归纳并实施研究性彰显策略,强化学生的劳动研究意识、规范学生的劳动研究行为。

    拓展适应师生需求的育人环境。学校根据政策背景、学生需求、学校特色等方面,开发课程资源,保障课程品质,激发师生热情,达成育人目标。一是开发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构建联合劳动基地体系,与5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企共建、校所共建、专业外聘等联合育人机制;二是积极开发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将劳动课程内容定位于“侧重生产劳动,聚焦人与自然,发展劳动素养和研究素养”,具体从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劳动体验、农业科学实验、农业智慧创新等方面出发,立体打造农作物育种育苗、农作物种植、微生物利用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划图,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强化劳动观念、领悟劳动价值。

    (作者单位系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