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我见
杜郎口课堂与费曼学习法
李孟园

    直到今天,人们谈论基础教育领域的课堂教学改革时,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中学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标志性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一线教师到底应该向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学习什么?要回答这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答案一定是多元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关注杜郎口中学的经验。这所学校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学生工整的“笔下生花”的板书,教师日复一日、日进日新的“日反思”和最受关注的“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大课型。尤其是这三大课型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组合使用,曾经是不少学校教师践行新课改理念的行动导航。其中展示课是核心,它让学习前置更落地,且更具实效。

    《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杜郎口中学课堂上的展示就是“以教人者教己”的一种课堂存在形式。

    在后喻文化时代,对于教师而言,要能以生为师,敢于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好学生的老师。在陶行知的教育主张里,就是让学生做“小先生”。陶行知说,“小先生”要有四种精神,即“追求真理,即知即传,联合起来,百折不回”。有人通俗地加以解释,追求真理就是寻找学习的意义,即知即传就是通过“费曼学习法”学会学习,联合起来就是合作与协同,百折不回则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善待错误与失败。我想,“小先生”贵在能将知识讲出来,能教授他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在《读懂课堂》一书中谈道:“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引进了表达,儿童就会活跃起来,课堂会变得热气腾腾。”杜郎口中学课堂的一个显性特征是,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知道的知识。有人说,这种展示就是表达力的解放,而表达力解放的背后则是学习力的解放,因为学生通过输出可以更好地带动输入。

    人们熟知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教给别人”对学习的吸收率最高,达90%。后来我知道这与“费曼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一位关心教育的美国科学家。他自己常用的“以教促学”方法被称为“费曼学习法”。有人将“费曼学习法”概括为四步:一是确定学习内容,二是讲给别人听,三是反思纠错,四是简化之后再次输出。概括起来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教给别人,以教的形式倒逼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加深内容理解并查缺补漏。

    反观传统课堂,学生“即知即传”的机会还远远不够,即便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表达,机会也常常属于那些少数与教师“对话的精英”。学生输出的乏力,很容易让学习陷入虚假和肤浅。有人说,“没有比讲更简单的教学,没有比听更低效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产生于学生主体地位被充分尊重的课堂上,要让学习更多地发生在学生的成果输出上。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与“费曼学习法”再次放大了课堂上表达力的价值。对于教别人的学生来说,“要给同学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当学生为教会别人而学习,其大胆表达的背后不仅需要勇气,还有前置学习和深层理解的奥秘。我认为,这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