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悦读·话题
从“乱读”到“计划读”
陈建红

    在一个阅读打卡活动中,领读人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周群推荐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的文章《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分享读后感时,我围绕“创造”和“耕耘”两个关键词谈了对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看法。周群听后认为我的阅读与“自我”脱节,没有领悟文字背后的内涵,导致所谈空洞无力,还建议我将“我们”换为“我”。沿着这个思路,我找到了成为优秀教师的路径和策略。

    一方面要修炼自己的人格。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人格,而不只是专业能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我”的模样,学生也据此判断一位教师,所以修炼自己的德行很重要;另一方面要大写一个“我”。做一位自我觉知、自律发展的教师,活出生命的活力。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必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也不必牺牲自己来彰显职业操守,而应该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潜力。这个“我”还应放到叶澜教授的“四个读懂”中把一把脉,在实践中不断叩问“我是谁”“我将成、我能成、我会成”什么样的人。

    这次阅读活动中,日本教师桥本武的《学习力就是生存力——百岁教师的人生寄语》也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是作者描写自己上课“跑题”一事。我读完后总结了3个关键词——聚焦、发散、打通。比如课文出现“丑红”一词后,桥本武由“丑”字讲开去,从天干地支讲到岁时方位与时刻的关系,再到“时入丑三,草木入眠”的含义,进而深入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小小一个“丑”字就是聚焦,然后发散出去,深化开来,与生活打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桥本武认为,“与其灌输注入,不如引泉自出”。好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自己撬开生活的大门,找到人生的密码。

    在教《春》一课时,我也试着“跑题”,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偷”到“偷声细气”,再到电影《岁月神偷》,赋予“偷”更丰富的内涵,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变幻无常。桥本武式“跑题”的内核是教育的智慧,只是如何跑出新高度值得我继续思考。

    桥本武说,能勾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让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冲动和欲望,自发采取行动,才是真正的教学。桥本武一直想教给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即一个人“真正的、生存的、活着的能力”,是支撑一个人在人生舞台屹立不倒、阔步前行的力量。帮助学生在人生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大考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叶澜和桥本武对教育的诠释,让我对教育和语文教学有了新认识,开始关注曾被自己忽略的领域。从“乱读”到“引领读”再到“计划读”,我的个人阅读开启了新征程,输入、思考、输出成为我的新习惯。读着写着,如今才慢慢走上“我”的成长路。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