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以“四个优化”推进“优师计划”
郝芳华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师范生成长的深切关怀,华中师范大学坚持以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回信精神为指导,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切实担当起教师教育的时代使命,以“四个优化”推进“优师计划”实施,着力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育“四有”好老师。

    优化招生工作,精心组织生源。选好苗子,激励引导有志于服务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优质生源报考是一大关键。学校线上通过媒体平台开展“优师计划”政策宣讲和互动直播,线下组织师生深入中西部边远地区进行招生宣传。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学校面向西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等22个中西部省份,每年单独增加150个计划,招收150名“优师计划”师范生,分布在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英语5个优势专业。校领导分别带队前往生源地为“优师计划”新生代表发放录取通知书,为“优师计划”学生上“第一课”。

    优化培养体系,落实“五育”并举。坚持“五育”并举,以高素质乡村学校教师培养为目标,聚焦“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优化“优师计划”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强化师德和新时代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开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等“金课”,筑牢师范生职业信念之基。大力开展优良教风学风和尊师重教文化建设,注重以文化人和师品养成,补足师范生成长精神之钙。通过教育家精神传承、“典礼育人”、“仪式育人”及师范生集体宣誓等活动,引导师范生涵养教育情怀。二是构建一体性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得益彰的育人模式。“优师计划”师范生日常教学管理与公费师范生执行统一的培养方案。同时,结合“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要求,增加特色型个性化培养环节。如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设置“优师班”虚拟班级,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有针对性进行品格塑造和心理关怀;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开展“优师计划”师范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访谈基层教学名师、探访基层学校等方式,了解基层教育现状及需求,增进其乡土情怀。三是注重跟踪调研,重视培养过程。建立常态化动态跟踪机制,不定期开展走访调查和学生座谈,持续跟进“优师计划”培养实施过程,完善培养体系,满足“优师计划”师范生发展多元需求,努力为其成长营造优良环境。四是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学校研制形成大学生美育、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组建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中心和美育(艺术)教育中心,聘请名师、专家担任中心负责人,统筹全校力量推进大学生体育、美育工作,完善“五育”并举的工作机制。

    优化师范技能,突出数字化培养特色。对标卓越教师培养要求,秉承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原则,推进实施“以点带面、校院结合、全员覆盖”的师范生综合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对“优师计划”师范生普通话演讲、书写能力、课堂教学、试卷设计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依托学校国家数字化教育信息技术平台综合优势,实施智能时代数字化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以“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为手段,构建数字化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提升“优师计划”师范生信息化教育能力;建设国家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创新实验基地、科教融合智能教育综合体,打造更具临场感、沉浸感的实战化教学实训空间,助力“优师计划”师范生“实践成师”和学会发展;建设一批“优师计划”实践教育基地,推进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服务学生开展虚拟教研、实践活动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感知真实乡村学校环境并进行教学实践,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

    优化协同机制,搭建强师平台。以牵头组团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为契机,通过多元联合,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协同提质计划”与“优师计划”互融互动,为“优师计划”拓展广阔的协同空间。将“优师计划”纳入学校教育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内容,强化学科学术对“优师计划”的高位支撑,启动建立“优师学生成长数据库”,服务“优师计划”师范生职业发展。发挥我校“国家教师创新发展综合实验基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队”学科、专家、平台优势,探索“人工智能+”师范生协同培养实践,为“优师计划”师范生提供教师职业生命周期全链条的专业发展支持。

    未来,华中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增强办好师范教育、培育高质量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凝聚精神力量、扩大办学优势、创新培养路径,持续不断为振兴乡村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