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问题是课改的朋友,是迈向深刻变革的必由之路。为助力教师学习理解践行新课程理念,我们征集了30个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邀请课标组专家、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等进行解答,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课程修订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

    01.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思路是什么,经历了哪些过程?

    ————————————————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指导性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为我们绘制了未来学校的育人蓝图。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有以下3个背景。

    一是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改革发展要做到“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二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要强化课程对在线学习等方面的支持与指导。这些都要求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三是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现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各课程标准,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思路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凝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智慧,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重点开展了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整体规划,并指导落实。三是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课程内容结构化等相关基础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四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按照先修订课程方案再修订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分项、分段推进修订工作。五是组织浙江、河南和甘肃等15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根据结果进行修改。六是广泛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教师、教研员等各方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放在论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材战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作为首要任务和持续推进的重大工程,全面修订中小学相关课程标准和大中小学教材。

    一是务求准确全面。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务求全面准确领会,为做好教材编写修订打好思想基础、提高认识水平,确保教材修订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

    二是结合学科特点。深入研究每个学科课程教材“进什么、怎么进、进到哪”的问题,做到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好向教材内容的转化,避免简单贴标签。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同向发力、互有侧重,避免简单重复,形成育人合力。

    三是坚持效果导向。始终贯穿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成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这一标准,既紧扣思想的核心要义,又注重讲故事、用案例,以小见大、图文并茂,增强情境感、现实感,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落实到位,发挥铸魂育人实效。

    (本报记者 康丽整理)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