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把握课标、培训师资、开展教研 稳步推进信息科技课程建设
熊 璋

    24. 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由“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但目前缺乏与新课标相对应的教材,缺少相应的学习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相对欠缺,如何解决其中的矛盾?

    ————————————————

    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信息科技课程第一次作为独立科目进入课程方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同时公布。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公布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高度关注。他们高兴:新课程方案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他们担心:目前缺乏与课程标准相对应的教材,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资源相对欠缺,会影响信息科技课程在中小学落地。面对这些情况,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比如浙江、广州黄埔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都开展了积极的教学研究和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区域新课标教师培训中,独缺信息科技课标的培训,甚至在学校课表上都没有列出信息科技课。

    没有与新课标配套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是客观的、暂时的,但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必须稳步推进,因此2023年是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创新开展。

    一是准确把握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关注课标解读。

    首先要关注信息科技课程的育人价值、育人目标,包含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出来的主要目标。

    信息科技课程建设要十分重视时代性,要关注信息科技的最新发展,尤其要关注中国信息科技的最新进展,注重将信息科技最新成果融入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中,融入项目设计、活动实施等教育教学实践中。

    信息科技课程建设要关注科学性。信息科技具备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这是从“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的主要目标。原来的信息技术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对数字素养重视不够,不符合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教育的目标,信息科技课程建设必须走出只关注操作、只关注知识点这种应试教育的老路。

    二是认真组织信息科技教师培训,打造专业的师资力量。

    信息科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与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有着本质区别。新的信息科技课程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大概念、主题式、体验性、综合化,这与以往重复操作、简单编程、知识点罗列的教学方式区别很大。一线教师是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他们只有理解这些本质区别,掌握新课标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建设新课程。

    2022年,教育部专门组织了“1+3+X”新课标培训,培训内容发布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各地、各校也组织了各种层次各种范围的培训,帮助一线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有些地区,过去都不一定有专职的信息科技教师,不少是其他专业背景或兼职的,而有一支专业的信息科技师资队伍,是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尤其是加大培训的覆盖面是2023年的一大任务。

    三是积极开展信息科技课程教研和交流,形成示范性的教学方案。

    现在有些教师利用旧教材开展的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肯定不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没有完整的新教材、没有成体系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一线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标的目标,参考课标解读,参考各种培训材料,尝试自编教案,开展教学,不断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迭代优化的良性建设过程。2023年,我们也要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开展信息科技课程教研,密集开展教师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教学研讨、观摩、交流,这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形成一批示范课程。

    中国幅员辽阔,发展并不均衡,信息科技在发达地区更加普及,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还存在客观差距,有些地方还存在信息科技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交流和推广,支持不同地区和学校相互借鉴、加强合作,整体推动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促进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全面开展。

    (作者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