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双减进行时
家校共育 “五鱼”相联
余娟娟 刘玉飞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课余时间过于充足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鹿西小学召开教务组会议,针对家长面临的现实问题,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建议,从课后服务特色调整、关联家庭教育等方面思考“双减”视域下家校共育新路径的构建。学校地处温州市洞头区东北端的鹿西岛,学校依托海岛文化,打造出“扬帆教育”特色,挖掘海岛传统文化与海洋知识文化,满足学生课后服务的需求,指导学生将知识探究、习惯养成延伸到家庭场所,充分发挥家长职业特长,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开发“五鱼”课程。

    研发“五鱼”课程,家校共育联“文化”

    课程来源于生活,又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服务。对于生活在海岛上的学生而言,结合地域特色有许多资源可以开发。比如,当学生吃着鱼肉时,了解鱼的种类和习性吗?一条鱼是如何被制作成各种不同的美食呢?家长在打渔时,海上没有信号,又是如何根据自然现状判断天气变化呢?渔网破了,怎样可以省时省事进行修补呢?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的“五鱼”课程暨“家校共育”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共设五大系列:创意写画“想象鱼”——听、说、想、写“海”的故事;海防训练“跳跳鱼”——跳短绳、仰卧起坐等;海味探寻“巧手鱼”——学晒干货、贝雕制作、织女编袋、船模制作、美食烹饪;好客鹿西“巧嘴鱼”——借助鹿西岛旅游路线,以校园解说比赛为契机,展现家乡风景;海洋知识“探究鱼”——我懂鱼类百科(品种、习性、生存技能等)、我观羊栖菜、我明渔船文化、我探鹿西之水(海洋水质研究)、我察海洋气候。它们从属于两类课程性质——习惯养成性课程和特色拓展性课程。习惯养成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运动习惯,特色拓展性课程主要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借助海岛文化与海洋知识的载体,助力学生在动手实践、语言表达、思维探究等方面的拓展。课程的学习场地跨越校门阻碍,打通育人空间,从校内延伸至家庭、家乡。

    实施“五鱼”课程,家校共育联“实践”

    以地方研学为途径,探究“海洋知识”。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鹿西乡东臼村附近的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项目是国家唯一一个利用自然海域进行生态养殖的渔业养殖项目。去年,学校带领六年级学生走进白龙屿,参观仓库、垂钓实践、收获黄鱼,回校之后完成思维导图。学生在行走、触摸、观察中学习实践,在“寻访美丽黄鱼”实践中增长知识。

    以海防抵御为契机,助力“强身健体”。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新时代东臼“拳头”文化的精髓,学校以“海防文化”为中心,辅以球类、棋类、创客教育、思维训练,重在传承兵家思想,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体育、美育的发展。除了让学生在操场跑步、打球锻炼身体,学校还与乡政府共同开辟绿色跑道、羽毛球馆等,帮助学生在家门口运动。学校还借助开渔轮的家长资源,为学生开辟更多“实战海防演练”学习的机会。

    以海味探寻为方式,解开“渔乡密码”。一是招募课程代言人。学校利用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诚邀家长针对海味探寻“巧手鱼”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做代言,主要是结合家长自身擅长的渔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为学校相应年段开展授课活动。二是采用多样授课方式:视频教学,考虑到渔民家长职业的特点,比如“我知鱼类百科”“我察海洋气候”的课程内容,家长可以结合海上作业提早拍摄,不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真实性、生活化,也为家长进课堂授课的时间做了弹性安排;现场教学,比如“我观羊栖菜”,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到码头、渔场等观察羊栖菜的生长、晾晒以及烘干加工的过程;实物教学,在“巧手编织”课程中,家长拿着破旧的渔网、渔袋,教授学生编织技巧,在“美味烹饪”课程中,家长带领学生在学校食堂开展东海黄鱼等佳肴制作。三是创设家校实践单,在“干货日记”课程中,学生从家长代言人那里习得晒制各类干货的方法后,回到家帮助父母晾晒并做好观察记录。学校还鼓励学生将“美味烹饪”“巧手编织”等课程中家长代言人所教授的方法,在课余生活中加以实践,以朋友圈、抖音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

    以化身导游为挑战,宣传“旅游开发”。学校里有一面墙叫“好客鹿西”,上面绘制了家乡鹿西近几年打造的栖鹿湾、烽火台、跑马坪、清福禅寺、露营基地、妩人岙、道坦岩地质公园、白龙屿、鸟岛等景点,这些景点汇聚了鹿西、口筐、山坪、东臼等村子的特色风景。以“栖鹿湾”为例,它位于鹿西岛西部的鹿西村,鹿西别名“鹿栖”,意为白鹿栖息之地。学生会向客人讲解:“相传建温州城时,一只白鹿衔花而来绕城一周,所到之处皆是鸟语花香。白鹿进入东海,最后选择此岛栖居,故名栖鹿湾。”学校不仅让学生在校内争当“校园讲解员”,还会鼓励他们化身小导游,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为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

    以想象大海为支点,创意“渔乡文化”。学校以渔乡特有的传统文化为基石,开发了“想象鱼”课程的子课程“海洋童诗”,除了助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帮助学生释放想象力。大海赋予海边的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大人口口相传的赶海故事、祖辈说不完的斗海经历……都是可以带领学生在大海里遨游想象的源头。有了这些特殊、有趣的文化,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海洋童诗”。

    乐享“五鱼”课程,家校共育联“发展”

    “五鱼”课程暨家校共育课程的开发,借助海岛文化和海洋知识,使渔家孩子能够真正了解家乡的风情,掌握渔业的初步技能,养成分担家务劳动的习惯,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有事可做、有活可干、有知识可学。同时,课程借力家长资源,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课程理念,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出力。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可知,如今32%的学生课余时间开始选择了解渔乡文化、动手操作烹饪海鲜、编织用具等活动,15%的学生课余时间选择陪家长一起晒制干货,28%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25%的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有效的课程开发、落地的家校共育,为学生开启了快乐的学习旅程。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享受特色课程,学校还为“五鱼”课程设计了多元评价方案,由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方面组成,辅以星级个数兑换学校德育评价卡——扬帆卡,凭卡兑换相应的学习用品和益智玩具。此外,学校每学期末开展“五育少年”评比:德优“巧嘴鱼”、智优“探究鱼”、体优“跳跳鱼”、美优“想象鱼”、劳优“巧手鱼”,从而激励学生通过“做中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五育并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航标”,学校期待通过打造优质的课程,帮助每个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鹿西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