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大家谈
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现场”
姚 霖

    当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的出台,以适应新时代课程教学为目标的教师研修在当前十分迫切且必要。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罗滨认为,教师研修要以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为目标,凸显现场性、生成性、体验性和研究性,帮助教师在基于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建构起新的对学科课程育人的理解,找到新的策略,实现专业发展。

    我国已经建立了“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作为教师发展的“第一现场”,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平台,应当致力于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学校应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前提下,为教师量身定制研修课程。是否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关乎学校发展的成败。学校应因人制宜做好教师精准培训方案,比如针对新教师群体,学校应落实岗前培训,让青年教师提前感受教学氛围、了解课堂节奏,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同时通过专业培训让青年教师快速知晓教学重难点,使之更快进入教学状态。针对全体教师,学校应制定教师可持续发展培训方案,带动教师终身学习,做研究型教师。

    同时,为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覆盖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多方面,确保教师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开始前公布评优标准,指标涵盖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汇报课效果、是否担任小组长等条件,并设计量化考核评分表,最后为评选出的优秀教师提供省外培训交流等机会。

    第二,以研训一体化的理念赋能教师发展。研训一体化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把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与教育科研结合在一起的研训模式。一方面通过教科研促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教育教学前沿理论和实践,形成教学创新的思维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高质量的研修活动,形成有实践有理论的研修成果,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热情,促进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和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如河南省南阳市福山正达学校每学年多次组织教师学习专家报告,吸收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资源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理念,制作家校共育的“亲子共成长”报告,每学期组织示范性、研讨性公开课近30节,并开展“教师辩论”活动,多维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三,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内资源,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敢于创新的年轻教师形成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形成互助小组,让教师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分享。如广州市番禺区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为每6—8名参训教师安排1名指导教师。在导师的引领下,参训教师能够面对面获取教学上的指导,同时可以与组员深度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互相督促完成任务。教师培训方式由“单向接收”转变为“多项互动”,培训观念由“弥补不足”转变为“挖掘特长”,加强了教师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的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鹤壁科达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