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
吟游
那一弯故乡水
安培君

    “江南抹尽旧画图,游子乡情梦未苏”,来到江苏宜兴,自然想到淘一把上好的紫砂壶,“陶都宜兴,东方明珠”是画家刘海粟对宜兴的评价。宜兴不仅盛产紫砂茶壶,还有被誉为“华东第一竹海”的宜南竹海风景区,想体验电影《卧虎藏龙》中竹林穿行的武侠梦境,不妨来宜兴一游。山风吹过,漫山遍野的竹林像大海一样涌起翻滚的波浪,场面甚为壮阔。

    然而这一次,除了赏紫砂、观竹海,更重要的是要去宜兴闸口,去吴冠中的故居转一转。

    人杰地灵是对宜兴最中肯的评价,这座江南小城是科学家高鼎三、周培源的故乡,也是艺术大师徐悲鸿、吴冠中的故乡。散文《父爱之舟》中,吴冠中所乘坐的小渔船就是从宜兴出发,由父亲摇橹送他去无锡求学,这一段感人的经历不知赚了读者多少泪水。无锡与宜兴相隔一百余里,悠悠水路,小船满载着父亲深沉的爱。从宜兴小河到太湖之滨,江南水乡的美景,给了吴冠中多少艺术的灵感,又承载了多少故乡亲人的浓浓记忆?带着这份感动,我先后走进宜兴和无锡,去寻找心中的答案。

    吴冠中故居位于宜兴市和桥镇北渠村。村后是一眼看不尽的绿色,是岸边的垂柳,是桑园的桑树。村里细细的水路流淌过许多户人家的门前屋后,不远处拱形的小桥连接着对面的人家。家家户户白墙相连,疏疏密密间流露出简单的温馨。

    望着村里的景致,谈不上多么惊艳,却是我这来自黄土高原的北方人从未领略过的小桥流水风韵。“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静谧安和而生机勃发的乡村景致如诗如画。更重要的是房屋的色彩和线条,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青砖高墙:白墙、黛瓦、绿柳、石桥,白得那么洁净,青得那么氤氲,尤其是丝丝细雨的降临,更增添了几分江南韵味。在如丝如线的雨帘之后,整个村庄是那样的静谧,真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

    我是坐汽车前往的,自然少了许多泛舟水上的乐趣。听村里老人说,以前这里家家有船,船就系在各家后门的树干上。白天,船下湖,划过渔村在水里的倒影;晚上,船回来,停在小桥下,停在白墙外,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故乡的水和桥,传统民居中朴素的色彩和线条,就像细雨般润物无声。它们不说话,却已长在了吴冠中的心里,给了他灵感和力量。

    离开宜兴,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无锡。途中车上响起的音乐先一步把我带到了无锡:“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啊,水下有红菱啊……”一曲《太湖美》唱不尽太湖水的秀美,那碧波万里,那鱼虾欢跃,那湖光山色,在宜兴去往无锡的路上,想必已被青年吴冠中一一印刻在心里;载着吴冠中去无锡的,正是那一艘父爱满满的小渔舟。

    吴冠中曾说:“我爱画船,主要由于视觉美的吸引,孤舟、舟群、帆起帆落、绳索交错、桅杆倒卧起伏,线缠绕着面,手忙脚乱的渔民,色彩的斑驳,都给予画家尽情抒写的大好时机。”从《父爱之舟》中,我又找到了吴冠中爱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父亲驾船送子入锡求学的感人记忆。小小的渔船上,可摇橹前行,可泥炉做饭,可挑灯缝补,可卧下休息。在多年前去无锡的那个夜晚,船中睡觉的是儿子,又摇橹、又做饭、又缝补的,是爱子心切的父亲。

    无锡,吴越旧城,著名的“太湖明珠”,是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灵山大佛、梅园、蠡园、东林书院、崇安寺、南禅寺等景点早已名扬天下。“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郭沫若所赞美的无锡美景鼋头渚,是西施与范蠡泛舟游于太湖之地,也是“父爱之舟”经过的地方。

    荡舟太湖是我能想到的世间最浪漫的事。只可惜作为北方的“旱鸭子”,我晕船十分严重,只能用双脚一步步丈量太湖。雨后的太湖边,一树树樱花如约而至,它们用一季季的盛放讲述古老的江南故事。风吹过,花瓣落在岁月的长河中,粉色的樱花成了温柔的信使。万花丛中,塔楼的飞檐翘起,弯曲的弧度与江南民居的人字形屋顶如出一辙,那般古朴优雅。恍惚间,美穿越了百年,从吴冠中乘坐的渔舟旁来到了我的眼前。

    无锡蠡园是我听其名就心向往之的地方。“蠡”,是范蠡的蠡,是蠡湖的蠡,是承载历史与自然人文的江南名园。园内移步换景,一步是曲岸,一步是长廊,转角处是“太湖石”垒砌起来的假山,山后是拱起的石桥,错落的建筑环抱在绿树花影之中。

    观吴冠中画作,每每能被翠绿、鲜红、嫩黄、娇粉的彩色斑点吸引,它们似丛花、似飞蝶,藏于水墨枯笔之间,点染出山水树木之美。我总在猜想,表现力这么强的艳丽色彩,许是来自无锡的花色,许是来自宜兴的水色,许是来自吴冠中记忆中温柔的江南色泽。

    后人评价吴冠中的画作“取水彩之轻快,稀释滞重、堆砌之油彩,运用透明之薄彩,追求平易近人的效果”颇为中肯,吴冠中实现了自己“不负丹青”的艺术理想。而宜兴和无锡,早已化作载艺术之舟的那一弯故乡水,悠悠荡荡地助吴冠中驶向远方……

    (作者单位系北京小学教育集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