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经验之谈
“导”向幸福
郭可馨

    2023年是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全员导师制实施的第二年,我所在的海沧实验中学以推进“全·心”学生关爱项目为契机,提升全员导师胜任力。全员导师制不是教师单向度给予,而是师生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推动班主任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全员导师制,我常常与学生一起用针线钩织小物件,成了学生口中手工钩花超厉害的“可馨妈妈”;我还执掌“班级仓库”小冰箱,用塞满整个冰箱的零食饮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加点料、加点甜、加点爱;作为班主任,我找来所有班级导师与学生互动,搭建沟通桥梁,形成教育合力。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就在一点一滴的交流中建立起来。

    一根线,把一个个孤立个体拧成一股绳

    我的业余爱好是毛线钩织,每天我都会别着自己钩织的小花,我也经常把钩织小花送给学生。一次有学生问我:“郭老师,我也想送您一朵,能教教我吗?”我眼睛一亮,为什么不利用手工活动让孩子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之余有一个互动性好、体验性强、成就感高的交流平台呢。

    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从拿针、握线开始,在“带导”的小团队中手把手教学生钩织。学生一起做手工时比平时更大胆,遇到不懂的地方不会遮遮掩掩,而是敢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那些先学会钩织的学生自然而然成了“小老师”。

    每次活动现场氛围都很愉快,而这种积极体验也影响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学生小赵原本成绩优秀,高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整个人也变得不自信。学钩织时,小赵表现出极高的天赋,钩得又快又好,展示个人钩织作品时更是大方又自信。这种正向体验也延伸到学习中,改变了小赵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是小赵,许多参加钩织活动的学生都变得愿意表达自己在学业上的困惑与见解。

    受此启发,作为班主任的我开始在班级开展大规模钩织活动,班级氛围愈发团结和谐。慢慢地,学生自发组织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暖心活动,他们钩织小花送给同学并附上一张“夸夸卡”,也将红花和写满感谢的卡片送给每一位老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这项活动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教会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人。

    借助一根线,我把“带导”的小团队拧成了一股绳,也把整个班集体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让学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并且能够在交往互动中与同伴一起拼搏、共同进步。

    一点甜,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加点料

    2023年的夏天十分炎热,我“带导”的学生基本都是住宿生,常常听他们说想吃冰西瓜。于是在天气最热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拿几个冰西瓜到学校,趁学生午休时切好西瓜。学生午休醒来看见切好的西瓜瞬间眼睛都亮了,精神也恢复了不少。

    此外,我还着手建了“零食仓库”——一个为生病学生保存中药的小冰箱,我负责将其塞满,学生可以自取。开始时是在我“带导”的学生中使用,看到学生开心的模样我突发奇想,何不把它变成全班学生的零食小仓库?于是,我开始不定期“批量进货”放到冰箱里,再用对讲机一喊:“宝子们,进货了!”小冰箱很快就会被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酷暑之下,偶尔喝上一口冰镇饮料,学生真的很快乐。

    通过这次尝试,在特殊日子给学生制造一点仪式感渐渐成了我的另一个“带导”秘诀。一瓶饮料、一块冰西瓜、一包零食以及冬至的饺子、生日的炸鸡、“六一”儿童节的汉堡,这些食物或许微不足道,却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他们送去了甘甜,让爱在师生间流动起来。

    我的爱也有了回响,学生小佳变化很大,她每天都会送我一颗甜甜的糖果,至今已装满一整个抽屉。这段经验也启发了我的班主任工作,不仅把甜给了学生,也甜上了自己的心头,还帮助我建立了良好的家校关系,提升了带班能力。

    一座桥,连接师与生的内心世界

    “导心育人”不能只靠我一个导师,而应以班主任为核心,凝聚所有导师的力量,给予学生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指导。

    我关注到部分高三学生与导师交流较为被动,导师日常工作又很忙碌无暇过多指导学生,便搭建了许多交流平台,让导师与学生来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比如在教师节来临时,我带领学生给导师制作专属的教师节礼物,有的学生准备了刚学会的毛线钩织小花,有的学生手写祝福卡片,还有的学生集体给导师录制祝福音频视频。我还举办了学生和导师的签约仪式,在签约书上学生郑重承诺“与导师坦诚交往,一同前行”,导师也郑重承诺“一定要当学生成长的好向导”,导师在特殊的日子里还会写寄语鼓励学生勇敢向前。班会课时,我也邀请所有导师聚到操场与学生一起活动。

    用巧手、用爱心、用智慧,我在导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让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形成育人合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重视与呵护,也让班级德育工作更实更细。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