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办教育要有乌托邦精神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罗刚淮

  在中国,最深刻的教育改革其实并不是课程改革,至少并不只是课程改革,而应该包括打破一统天下的政府办学格局的变革。办学体制源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需求,并集中作用于学校的管理与教育教学,决定着学校的课程与实施。民办学校的出现,实际上就意味着办学体制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办学方针,到《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民办教育正逐渐成长为中国教育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民办教育需要用鲜活的事实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其不只是填补公办教育空白的配角,而是一支在逐渐成长的重要力量,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办教育如果只是将自身定位在“公办教育的补充”角色上,就只可能扮演一些诸如培训教育、民工子弟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补充的角色;只有将自身定位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试验田、先进教育理念的尝试所、系统教育改革的实验区”,才可能依循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办教育所不及或不能的地方作出自己的贡献,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成长为优质的教育,甚至成为真正的教育先导,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航向。我相信,这才是国家和政府着力于教育体制改革所实际寄予的深远期待。因此,民办学校的理想、定位和发展目标,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办学品位,决定着学校的责任与使命,决定着民办学校的未来。

  民办学校应有必要的乌托邦精神,除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更应该有勇于尝试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其实,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是一项充满理想主义的事业。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师总是按照想象中的理想图式进行培养,尽管经过学生个人的自我选择、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学生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教师设定的路线发展,但仍然不可否定,其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必先有教育理想和追求,才可能对学生实施影响,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优质的教育服务,从而实现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其相反,如果民办学校教育者没有乌托邦的思想,过于局限于现实的泥淖而不自拔,民办学校也只会沦为普通公立学校的附庸,成为可有可无的替代品,民办教育将会沦为平庸的教育。

  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两段公案,一是“李约瑟之惑”,说的是1944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提出:“中国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现代科学技术?”二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李约瑟之惑”到“钱学森之问”,我们不妨从教育身上寻找问题的答案。作为民办学校,有着办学自主、思想自由、理念先进、管理高效等诸多便利,如果不能心怀理想,积极探索解决上述公案的途径,而只是复制常规的学校,自甘沦入普通学校之列,岂非可惜可叹?所以,作为民办教育工作者,应该怀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敢为人先的魄力,披荆斩棘,先行先试,探索出真教育、真学校的路径,以此不辜负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教育者也可借此成长为真正的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人生的自我实现作出积极的努力。

  民办学校冠以“民间”办学,空间寥廓,舞台广阔,因此也使得不少学校像阔野里的旅人,因为失去参照物而茫然失去方向、骄傲自大或踯躅不前。理智的民办学校,能于纷繁的现象中明晰历史的使命和发展的方向,有科学的规划和果敢的行动、审慎的探索以及务实的追求。这一切,都离不开其自身的理想,离不开民办学校教育人的梦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生活在民办学校里的教育追梦人来说,梦想无疑是最好的激励和鞭策。也唯有将很多人的梦想和智慧逐一地落实,才可能创建出真正理想的民办学校。而那样的民办学校,一定不只是理想的“民办”学校,更应该是真正理想的学校,是一个能使人在未来、在当下都能享受到幸福的地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民办教育要有乌托邦精神
民办教育之忧
→一周智讯
随堂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