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网评天下 上一版3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辅”,让人欢喜让人忧
□ 陈志军 姚贺国 整理

  教辅,一个令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纠结的话题,提起它,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日前,教育部称正在加紧修订《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并将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作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点之一。

  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教辅”这一问题?香山夜话9月22日邀请网友对此进行了讨论。

  “教辅”之痛:想说爱你不容易

  惊蛰雪:尽管媒体上经常呼吁家长不要滥买教辅材料,主管部门也一再严禁学校推销教辅材料,但教辅材料仍然是中国最畅销的“图书”。

  罗义安:教辅材料虽然是“过街的老鼠”,但没有“人人喊打”,而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教辅材料的编写者、出版者和发行者有利可图,教辅材料一路畅销。教辅材料进校园、进课堂,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敢怒不敢言。教师向学生推荐教辅材料时,教师已经不是教师,而是教辅材料的推销员。

  张富群: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害处多。其一是造成浪费,加重了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其二是干扰学生正常学习,不利于学生“双基”的形成。其三是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坤子:“教辅”无罪,罪在“腐败”的利益链条。教辅材料作为教和学的辅助本身是无罪的,但是为了膨胀的欲望,为了中饱私囊,一条散发着恶臭的腐败链条捆绑了良知,层层叠加,把家长和学生压在了底层,“教辅”变成了“教腐”。

  “教辅”之重:忘记你我做不到

  独孤九剑:教辅材料的存在还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有的城区学校班级容量过大,教师实在无暇自己出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以教辅材料来做帮手。某些农村教师无力自己编写检测题,就用教辅材料充当。若无教辅材料,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可能会打折扣。

  刘志奎:课堂,只是给学生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该依托谁?唯有教辅材料。“辅”是为了教得更好,学得更充分,开卷必有益。好“教辅”是对课堂教材的深入和补充,浓缩了每一节课的精华,能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课堂重点,为学生的预习、理解和复习提供最好的帮助。好“教辅”可以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视角,拓展思路,增长见识,是教师备课的好帮手,也是家长们帮助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好抓手。

  文虎:对于我们乡村学生而言,教辅材料确实有其生长的土壤和天地。它给很多家长和教师提供了进一步教好学生的“良方”,虽然需要付费,但受惠的是学生,也可以说是家长和教师。提起教辅材料,大凡重教育的家长都不会反对。尤其是对乡村学生而言,除了课本就几乎再也没有其他摄取知识的途径,更不要说有选择性地学习了。因此,在科任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推荐下,有选择性地购买几本教辅材料,我认为利大于弊,有益于学生。

  常超:有质量的教辅材料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能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

  “教辅”之用:众里寻她千百度

  惊蛰雪:应该严格规范教辅材料的出版。我认为,应该大大提高教辅材料的出版门槛,对盗版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的教辅材料查处更严厉一点,改变“教辅”在校园喧宾夺主的状况。让教辅材料少一点,再少一点,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再也不要让教辅材料成为“必读书”。

  涂富高:我所见的教辅材料质量就一个词:劣质。字号小,一般字体是五号及以下;纸张差,像秦汉时期的丝绸那样“飘飘然”。如此劣质的教辅材料使得师生的眼镜度数越来越高。业界呼唤一种质高、价廉、量适的国家级教辅出现。质高,即高质量,题的水平高,印刷质量好,排版好,纸张好,字号符合常规要求,不让师生看着吃力。价廉,即价格符合市场规范,无暴利,教辅材料能物超所值,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再新增家长负担。量适,指每节课或每单元安排的题量要适度,不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要增加教师工作负担。现行教材是“一纲多本”,那么,每一种教材可配一套(种)教辅材料,水平要高,至少要达省级以上。所有教辅材料的质量要由省级及以上部门审核,价格由各省市物价工商部门审定。

  清泉洗心:教辅材料并不都是“洪水猛兽”,关键看教师用什么,怎么用,什么时候用。作为教师,应该有布置,有检查,更要有点评,否则不如不布置,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性地查缺补漏,自我提高,可能会更好。

  熊振鸿:我们如何应对教辅材料?第一,不要被蝇头小利抹杀了自己的良心。第二,要冷眼看待教辅材料。第三,悄悄地做自己的教辅材料。第四,改变课堂模式,利用“导学案”应对“教辅”。

  湖北丁锋:2008年我们学校尝试着一本教辅材料都不要,在高一年级试行由教师来编写学生的课后练习。我们先拿个大体框架,规定试题的难易度、练习的数量和学生能够完成的时间,然后两个教师一组编一课时。尽管非常忙,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怀念那段日子。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质量参差不齐,章节之间没有连贯性,备课组的教师之间也有水平高低的问题。但是,我相信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会逐步得到解决,这样的方式也值得继续坚持。

  qsrsf:一是学校教师要根据所使用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教辅材料;二是购买教辅材料之后,教师要认真研读并进行必要的修改;三是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一门课只定一本教辅材料就足够了。

  小眯眼:作为教师都会出试卷,都能编“教辅”,为什么却没有人积极主动地去做,让学生做自己精心编制的试卷呢?这恐怕和学校的重视不够有关。另外,多年来形成的随手用别人编制的教辅材料的习惯也是一个方面。备课、改作业、出试卷、出教辅材料、批阅、反馈等事务较多,要求教师自己编制教辅材料,虽然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从考核上予以承认,提高教师参与编制的积极性。自编教辅材料能够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好处。

  (以上发言人名字均为网名)

  “教辅”不是“教负”  □ 禹治科

  面对素质教育喊在嘴上、挂在墙上,应试教育想在心上、抓在手上的现状,每个教师都逃不脱考试的考验。而反观当前的考试,都以笔试(做题)为主,要使学生在考场上做“好”题,就必须在平时多做题。

  题从哪里来?教材自带的配套练习题量少、题型单一,教师自编题,没时间。怎么办?教辅材料应运而生——解决了教师的燃眉之急,满足了学生应试之需,同时也成就了一些人的生财之道。

  面对“教辅”这只“鸡肋”,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求下无奈买单;学生在教师、家长的良苦用心下“食之无味”;教师在“以成绩论英雄”的现状下“弃之可惜”。于是,教辅材料就变成了“教负”。学生的书包加重了,做题的时间加长了,家长的花销增多了,教师作业的批改量增大了。

  如何打破这一现状?

  教辅按形式的不同,一般分为软教辅和硬教辅。所谓软教辅,大多是以期刊、报纸形式,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主;硬教辅即常见的习题集、课本辅导、试题汇编、竞赛辅导等教辅图书,主要以训练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

  长期以来,硬教辅深受教师和家长青睐的原因,除了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外,也不乏“某些人”从中捞取“猫腻”。而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主的软教辅常常被冷落一边,出现了重“硬”弃“软”现象。

  面对品牌繁多、良莠不齐的硬教辅,教师是倡导学生自己去买,还是统一订购?抑或是彻底封杀?笔者的观点是既不要倡导学生自己去买,也不要统一订购,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几种自己购买,然后从中“二次加工”出适合自己学生练习的“精品”。

  成品的“套餐”虽然好,但不一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口味。我们不妨把这些成品“套餐”当作食材,按照学生的口味(学情、生活实际等)“添盐加醋”重新烹饪,做成“精品餐”,从而把成品的“套餐”变成自制的“精品餐”,和“主食”(教材)结合起来用,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出味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对于软教辅,我们更不能冷落一边,而是要大力倡导,可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阅、班级统一订阅、倡导家长购买等途径解决。班级订阅的费用可以让学生自筹,如捡垃圾瓶、收集废纸、节省零花钱等,切不可向学生统一收取。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办手抄报、学生自主命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软教辅成为浸润学生心灵、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的“营养餐”。

  综上所述,对于“教辅”的使用,我们要主、辅结合,“软”、“硬”兼“使”。发挥好教材“主食”的作用,把硬教辅做成“精品餐”,把软教辅促成“营养餐”,让这“一主两餐”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华亭县皇甫学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辅”,让人欢喜让人忧
“小利”拷问师德
俱乐部活动·最美女教师(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