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州102的自主之道

  (上接6版)

  刘慧臻:我也对“学生发展服务中心”的提法特别感动,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学生观、教育观的变化。我将其变化归为三点:由管理到服务,由监控到放权,由训导到自我教育。即学生不再被界定为有问题、需管理的对象,而是被视为正在生长中的、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动个体;教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与管理,而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支持与服务。最好的教育管理不是我把学生管服帖了,而是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了;最好的教育不是我给予了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专业成长:让教师靠拢幸福

  中国教师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两大主题。学校既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我们请“学师发展服务中心”乔白玉主任介绍教师专业成长的情况。

  乔白玉:经过三年多的课改实践,102中学的课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不能忽视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棘手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改的顺利推动。为了切实解决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推进小课题研究工作。

  上学年,102中学共申报了40余项小课题,经评审后,有21项小课题被列为学校的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在半年多的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积累了一定的小课题研究技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第一,领导重视。崔校长多次动员教师积极进行小课题研究,多次邀请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并且与郑州市教科所领导沟通,取得了郑州市教科所的大力支持。此外,为保证小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还对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老师予以课题经费支持。

  第二,加强过程管理,促进交流学习,倡导教学反思,诊断课堂教学,促进小课题研究的规范化开展。学校建立了课题管理的组织结构,实行三级管理机制,即课题评估小组(监督保障与论证验收)——教科室(规划与管理)——课题负责人(实践研究)。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方案,对小课题研究过程实行积分量化的管理办法,以切实有效地加强过程性管理。教科室建立了“郑州102中学教科室”博客网站,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博客上写教育日志、教学反思、教育案例、小论文等来反映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感悟,对他人的博客进行点评或交流,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教科室还要求课题组的老师们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一个月总结一次,并公布教学反思写作的情况。

  胡远明:我是郑州市教科所的科研员,同时也是102中学校本课题研究顾问,负责102中学的校本课题研究指导工作。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怎样把小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崭新而陌生的领域。为此,102中学多次邀请专家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老师们解惑答疑。通过躬耕课堂,反复实践,102中学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批小课题研究有22名教师获奖,他们就像一个个火种,不仅照亮了自己,而且还将会点燃更多老师走上研究之路,走上科研的幸福之路。

  刘慧臻:教研室的4位教研员与102中学语文、数学、化学、生物4个学科的共10位老师组成了研究团队。下面以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为例,谈谈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情况。

  导学案是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依托,导学案编写、使用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我们就把改进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和使用情况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研究已经编制、使用过的导学案,明优点,揪问题;通过座谈、交流,听取老师对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情况的意见;通过课间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的认识和使用情况;通过课堂观察,了解课堂上使用导学案的实际情况。一年的研究,我们达成了如下共识。

  第一,导学案应从四个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学什么,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以问题和学习活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留待学生自己去完成;为什么学,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内容对他们自身学业提高、思维训练、精神成长的价值,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主动去建构学习的意义;怎么学,就是让学生清楚学习这些内容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学到什么程度,就是让学生能依据明确的学习目标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

  第二,有没有放之各科而皆适用的导学案模型?我们的看法是没有。学科性质不同、同一学科课型不同,导学案的板块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必须遵循自己的教与学的规律,因此我们应该摸索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导学案。

  第三,导学案在什么时候使用最适宜?我们的看法是,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通常情况下,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准备和延伸,课内学习是课外学习的深化与提升。因此,导学案应该能统摄、整合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并体现不同时段学习的共性与差异。我们认为导学案应该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课前的预习准备、课堂的学习流程、课后的巩固提升,分别供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使用。

  第四,如何落实与管理导学案,保证其在当下学习和后续学习中实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我们调查的情况是,学生因为主客观原因草草应付导学案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学生导学案用完后很快就找不见了。那么,对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老师应怎么去监督检查?一堂课的导学案使用完毕后怎么做后续的管理?我们认为,仅仅依靠老师的监督检查来改善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是不现实的,必须依赖学习小组的力量和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提高,并给学生以学习时间上的保证,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可能才会有较大改观。导学案使用完毕后,可以由学生自己分学科、按单元排序整理收藏在一个文件夹中,以备复习之用,整理好之后,也可以交由学习组长和任课老师统一管理。

  中国教师报:教研员与学科骨干教师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合作研究,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以务实灵活的姿态,从基于问题解决的小课题入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请谈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刘慧臻:教研员与骨干教师结成师徒,校内骨干教师与本学科青年教师结成师徒,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并重。这种师带徒模式毫无新鲜之处,但有所为与不作为、做得扎实与流于形式显然有不同的效果。我们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行动研究,它不是一种短期的活动,只要有对教学和自身成长的思考,并有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行动,就有研究存在。以语文为例,我们将研究目标定位如下:

  一、学生与教师的同步成长。学生成长包括:①学习动力有所增强(课堂观察、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②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初见效果(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与考试分析、学生在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等);③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有一定提高(作业与考试分析、学生在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等)。教师成长包括:①教育理念更新(课堂观察、问卷调查);②专业发展动力增强(问卷、访谈);③文本解读能力提升(看导学案设计、课堂观察、达标评优活动中的表现等);④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提高(课堂观察、命题等);⑤教学风格初步形成(课堂观察)。

  二、课堂面貌的变化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表现为:①课堂教学有模式但不僵化(课堂观察);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确有实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③学生课堂学习确有收获(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④考试成绩确有一定的提高(学业成绩对比分析)。

  三、教研文化的形成。主要表现为:①形成自觉阅读专业书籍的习惯(问卷、交流);②形成坦诚交流、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教研例会、听评课);③摸索出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研究过程、研究报告)。

  四、教研员自身的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①研究、设计、实施、评价教学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学实践、相关论文、报告);②探索教研员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研究报告)。

  陈继尼:从教十几年来,我曾经沉浸在学生带给我的幸福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内心开始迷茫,学生带给我的幸福已不能让我重燃激情,我变得倦怠。我不断地反思自身,开始怀疑自己对教育的信念,但我发现我依然深爱着这个职业,只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直到有一天,参与小课题研究让我猛然意识到问题所在,原来我的茫然是由于停步不前,我的倦怠是由于无法发展。

  我开始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小课题研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这才发现一直自我满足的课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按照专家的指导,开始着手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多年以来,我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不满意、有自己的看法,在专家的启发下,我开始编写补充读本,这是我的第一个课题。虽然我没有编写出一本像样的书,但我补充的阅读教材让我的学生爱上了阅读,更让我学会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研究。在研究中我的专业水平开始提升,我开始了真正的职业成长,开始触摸到真正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刘艳平:工作已有十余年,每年都会提交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课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如今回想起来,却没有哪一篇能让我记忆深刻。在参加学校的小课题研究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课题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跟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开会时,乔主任说:我们应该像追逐阳光一样追逐专家。我记下了这句话。

  胡远明主任不愧是专家,而且是实干型专家。每一次例会、每一次指导、每一次点拨,都是实实在在的、发人深省的。在跟随他研究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变化一:变勤快了。团队要求每周完成一篇反思。刚开始,觉得是任务,写得多了,觉得能抓住一闪念的灵光,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于是,我重拾起大学时写作的爱好,开始在博客里耕耘。

  变化二:变得爱思考了。忙碌的工作、琐碎的生活、两点一线的日子让人变得机械,连心灵也开始变得迟钝和麻木。但自从确立了学困生研究这个课题后,我就开始动起了脑子:寻找目标学生,努力发现成因,找出促使他们状态得以改善的策略。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越思考,越能发现问题;越有问题,越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开始关注教学的生态,开始捕捉课堂上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这些细节随时记下来,等课后再做整理。

  虽然我研究的只是一个课题,但思考的触角却能伸向教学的方方面面,触动我日臻完善。改变是悄悄的、多方面的。结识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缘分,我希望这种缘会越续约长,伴我成长和提升,助我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

  编辑眼中的102中学

  2月24日,中国教师报全体人员来到郑州市第102中学,新一轮“课改中国行”由此拉开序幕。

  102中学的校园不大,慕名而来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来自福建省龙岩市高级中学的十几位老师,已经在102中学观摩一周了。他们说,102中学是一座富矿,来这儿挖掘课改经验,每次都有新鲜收获。诚然,我们多次到102中学,见证了“三代课改”的艰辛历程。

  2005年之前,102中学名叫郑州铁路二中,也曾是“系统内的一所名校”。然而,随着铁路中学移交地方的改革,学校一夜间成为市区的一所普通中学。那时的102中学,劣势很明显:班级人数过多,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绪突出,师生同为升学率而苦恼。回顾当年的处境,校长崔振喜就一个字:改!

  “五”年磨一剑。在2010年的郑州市教育工作会上,教育局高度评价了102中学的课堂模式,并拟投资2亿元向全市各校推广102中学模式。名声远扬的102中学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崔振喜用“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勉励老师,“颠覆旧课堂,创造新教育——推动第三代课改”。

  如今的102中学,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比如:学生的失意心态是怎么形成的?教育与信仰是什么关系?学校如何以“道”树“德”、以“德”弘“道”?

  探究枯燥的理论不如观察现实的生活,102中学的师生用行动述说答案。他们除了在课堂上自主自发,激扬文字,还在主题班会及心理剧表演上,张扬个性,挥洒风流。24日上午,全体编辑记者观摩了一堂班会课,主题是“我的青春我作主”。开场就是震撼人心的韵律操表演,表演者是上个月在美国参赛并获得国际拉拉操铜牌的12位学生。优美激昂的体操表演完毕,两位学生主持人登场,宣布了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和游戏规则,并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展示“青春的朝气与风采”和“青春的迷茫与叛逆”。

  两大阵营、八个小组,或唱或念或写,或小品或话剧或歌舞,对青春的诠释表达得淋漓尽致。主持人还请教雷振海总编“如何度过青春”,并与嘉宾现场互动。整节班会,班主任退到了幕后,完全由学生自编自演,真正做到了“我的青春我作主”。

  课堂上,102中学的学生潜心自学、精心展示、虚心请教、细心总结。在八年级(1)班,教师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后,便走下讲台“退居二线”。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学的收获。课堂以问题探究、课堂活动、思维拓展、你争我辩几种形式进行。同学们或单独走上讲台,或两个一起,或小组全部登台,努力认真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学生人手一份导学案,每个小组还有共享课件。轮到小组展示时,鼠标一点,“白板”上便精彩纷呈。

  这样的精彩,源自于课堂上学生的自发主动,源自于管理上教师的放权信任。当然,“放任”不是“放羊”,而是依托现代科技,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变硬性牵引为灵活推动,变严加约束为躬身服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堂“着力点”
■课改人物志
郑州102的自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