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催着我课改
——有感于《高效课堂八大支撑系统》中的导学案系统
□ 王烟丽

  今天,我很幸运地读到了本报第418期课改专家杜金山写的《高效课堂八大支撑系统》,特别令我激动的是关于导学案系统的记述。文章提到:高效课堂要求转变学生的身份,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心,真正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必须成为平等的对话者。而传统课堂中,由于学生完全没预习,甚至连学习目标都不知,根本无法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

  记得在学习了除法的验算后,我带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训练:第一道题是( )÷3=23……( )。很快地,许多同学都做了出来,并讲解给大家,然后他们也进行了方法的总结:先确定余数,再填被除数。总结出这个做题方法后,我想趁机巩固一下,于是,我敲击键盘,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 )=21……1。我定睛一看,傻眼了。这道和刚才的那道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题,谈什么巩固呀?

  这道题里余数已经告诉了,还怎么确定?并且被除数和除数都不知道,这怎么填?正当我思维飞速运转,思考解题方法时,第二排的白鑫龙同学举手了,还边举边叫。我想,那就让他先来说说吧。他快速站起来脱口而出:除数只要不比1小,可以是2呀3呀等等,然后就能算出被除数了……还没等他说完,我一下子如梦方醒:哦,知道余数,就可以确定除数了,除数一确定,那被除数也就算出来了,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惊喜万分,当时真想称他一声“老师”。在他的点拨下,其他孩子也恍然大悟,找到了门路,课才得以往下进行。

  让我更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当学生汇报他们填出的不同结果时,我们班的王祥子高高举起了小手,不等我叫他,就说了一句话:我不计算就能得出那个被除数。他的这句话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全班同学,不计算怎么能算出被除数呢?他说:你看,当除数一个比一个大时,被除数的十位一次比一次多2,个位一次比一次多1。哦,我也在他的讲解下发现了根源,然后引导他说出每次增加的是:21,那21又是什么呢?对,是商,那也就是说:当除数每次增加1时,被除数每次增加的是21,这样才能保证商不变。在我们互导互学下,一部分同学终于明白了。可这时,他还意犹末尽地说:但要记住,不能隔着来增加,那样就不能只加一个21了,也就是必须按顺序来。

  思索中,我明白了,以前我能当他们的老师是因为我比他们先学了一步,而当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他们的反应竟然比我还快,曾经以为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想法如何成立呢?

  这件事让我反思自己很多教学中不敢放手的做法,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要敢于放手,要相信孩子,要让孩子走向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读了杜金山的这篇文章,联系到这节课,也让我明白了许多。正是我们久而久之地不相信学生,不重视预习。有的教师还害怕,学生预习后就会没兴趣听课,所以总是备好了课,才拿着教材走向学生,使得学生根本无法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只能被动听讲,拼命记忆,设法理解。这个课例却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清醒了许多。必须让学生和教师成为平等的对话者,才是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想成为平等的对话者,那就像杜金山老师所说的:导学案应运而生了,它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

  说起导学案,其实我们也进行了好几年了,但总是对其怀有一种排斥心态:一是嫌麻烦,总要提前印制;二是认为那样太浪费纸张了;三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所以还是回到老路上来,这也就改变不了传统的教学行为了。而今天读了杜金山老师的“平等对话,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再一次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灵宝市尹庄镇中心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
在课改中感受成长
学生催着我课改
研究要走“心”路
课题100问答
■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