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人必须有的品质
□ 陈利灯

  从发展趋势看,就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改革是唯一出路,否则就会被淘汰。可课改为什么就那么难呢?有人说是因为校长怕牺牲升学率,老师怕成绩下滑。局外人这么说纯粹是猜测,而校长、老师如此说则纯粹是借口而已。笔者作为一所县中的校长,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慢慢认识到,究其真正原因——人性本懒,表现在懒于学习、懒于思考、懒于践行,这是改革者必须克服的三重阻力。

  坚持学习,才有思想引领

  不学习,理念就无法更新,行动自然也就滞后;不学习者,只凭着自己的一点儿自以为是的经验一条路走到底,经常会碰一鼻子灰,其归因也一定都从客观中找寻——“生源差,现在的学生没素养,现在的社会环境太坏,现在的家庭教育缺失,领导不重视教育……”其基本心态就是:“碰到这些学生算我倒霉,我已‘全身心’投入,我不行你来啊……”懒于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恐惧于自己无知。

  很多道理是明摆着的。一个优秀学生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一个“差生”的炼成,教师一点“功劳”都没有吗?怪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教师工作又有多少动力呢?怪学生不爱学习,教师自己对学习又有几分热情呢?学生学习不讲方法,教师工作又有多少有效方法?……对于许多教育问题,只要阅读一些教育专著,就会发现,很多答案早已有之。教育要“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教学要“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身教胜于言教”等都是经过专家提取的最精练答案,也都是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的理念,这些理念的确立不仅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更有丰富的实践成果。不学习怎么会知道?不知道又何谈引领行动?

  勤于思考,才有问题意识

  思起于疑,懒于思考首先体现在对问题的态度,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渐渐地发展到对问题视而难见;还表现在自己都没有问题,问题都是别人的。无疑则无思,无思则无学,无学则不变。

  事实上,一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大都和自己有关。最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教育学生时,学生不当一回事,甚至敢顶嘴;在班级里学生大声喧哗、卫生习惯不好、课堂秩序很乱;在课堂上有好多学生睡觉、做小动作、不配合……”这些与自己无关吗?把它看成问题,看成是自己的问题,就要思考如何解决。但,面对有好几位学生打瞌睡的课堂,在懒于思考的老师看来,“这几个人睡觉也好,省得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而注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坚持积累理论知识的老师,一定就会质疑:“为什么他们上我的课会爱睡觉呢?”质疑才会去思考深层原因,质疑才会去思考应对策略,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除态度之外,老师能否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自身的理论知识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理论知识是教师发现问题的“放大镜”。当我们没有问题的时候,有必要提醒自己,是不是理论知识不够了?就此而言,也还是要解决懒于学习的问题。

  勇于践行,改革才有实质内容

  践行就是实践、就是行动。但只有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实施的教学行为才是践行。因为有些有意或无意的教学行为不仅不是践行,说难听一点就是践踏。比如讽刺、挖苦、侮辱、打骂、冷漠、耻笑、高压等教学行为就是一种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恶性。

  懒于践行,首先就是因为总觉得践行很难。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一段话:“中国近两千年文明不进步的原因,便是在学术的思想不正当。不正当的地方,简单地说,便是以为行是很难的,知是很易的。这便误了中国,便误了学者。”近百年时间过去了,今天听起来,仍发人深省!

  可以说,知易行难的观点现在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觉得行太难,所以干脆不去行。新课改十年来,理论专家也好,实践先行者也好,一再重申按规律去做,做了就知道不难,做了就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去做的人还是为数不多。有些人做出了成绩,却还要承受来自多方的各种攻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保卫崔其升》一文的结尾部分写道:“现今‘中国特色’的背景下,居然出现了崔其升这样纯正的教育改革者,我实在不愿意看着他悲壮地倒下。因此,我最近写下一系列文字为他辩护,我真诚希望我们每一个理想不灭、良知犹存的教育者,支持杜郎口,宽容崔其升,保卫真正的改革者。崔其升做到了我们想做却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实现了我们想实现却无力实现的教育理想,因此,保卫崔其升,就是保卫我们自己——保卫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教育良知!”从表面上看,行真的很难,而从本质上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懒于行、惧怕行、阻碍行的惰性在作祟。

  坚持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是一切改革者必须有的品质,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一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也要尽快拥有这些品质,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起来,以“勤”替“懒”,课改由难转易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尤溪七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80分钟” 解决了什么难题
校园文化不能是成人眼中的“金丝笼”
课改人必须有的品质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