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 4下一版
2012年5月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课改
新势力的崛起
□ 本报记者 王占伟 褚清源 课改进入第二个十年,迫切需要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层面破题,迫切需要区域课改推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中国教师报组织召开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其目的就是树立区域标杆,褒扬行业翘楚,提升课改动力。全国区域课改十大样本的首次发布,标志着区域课改的难题开始破局。 区域课改 新势力的崛起 ——郑州市“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暨第

  中国郑州,对于区域课改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地理名词。两年前,由本报发起的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在这里宣告成立,从那一刻起,一批致力于区域课改推进的教育局长走到了一起,借力借智,协同发展,开创了区域课改的新秩序。

  两年后的今天,那些具有同样教育理想的人又一次相约中原腹地郑州,而这一次,不是简单的相聚,而是分享、共商与对话,分享课改成果,共商课改大计,对话教育未来。尤其是,区域课改十大样本的发布,一批新生经验因此走向前台,让这次局长峰会成为一次区域课改成果的集体检阅。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郑州市“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代表们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南省督学、河南省濮阳市教育局副调研员魏胜先带团参加了此次峰会,他评价说,会议形式新,规模大,层次高,主题明,容量足,亮点多;十大区域课改样本主政者接受国内各大媒体和与会代表提问高潮迭起;局长思想力与行动力经验交流各有千秋;区域课改推进策略对话沙龙精彩纷呈;专家报告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指导性强;郑州市区域课改成果观摩内容丰富、做法创新、引人入胜。“这次峰会对中国基础教育区域课改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破题与破局

  课改进入第二个十年,迫切需要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层面破题,迫切需要区域课改推进的新经验、新方法、新路径。全国区域课改十大样本的首次发布,标志着区域课改的难题开始破局,预示着区域课改新势力的成长与崛起。

  两年前,当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成立的时候,在宣言中曾分析了区域课改面临的共同困境和难题:缺经验,缺方法,缺引领,缺合作。我们不缺乏学校层面的课改典型,但鲜有区域推进的成功经验;我们不乏课改的理想与理念,但缺少行动的途径与方法;我们有着改革的勇气和信心,但前行的路上少有相互搀扶的伙伴。

  如今,在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成立两周年的节点上,中国教师报擎起推动区域课改的旗帜,发布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并颁发十大区域课改推动人物、十大最具潜力发展区域、十大最具行动力局长、十大最具思想力局长等多个奖项,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榜样力量的评选、梳理和提炼,树立区域标杆,褒扬行业翘楚,提升课改动力。

  我们相信,把这些区域课改榜样推到聚光灯下,是对教育使命的一种呼应,是对教育情怀的一种普及,是对教育转型的一种推动。

  区域课改样本描绘了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的实践地图,最具思想力局长标明了区域课改的精神海拔,区域课改推动人物和最具行动力局长诠释了教育主政者的使命与情怀。所有这些,对中国教育变革的推进,尤其是区域课改的深化,均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与榜样价值:其一,课改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无论是郑州的新道德教育,还是安阳殷都区的主体多元教育改革,无论是邯郸的新课堂行动,还是葫芦岛的减负方案,都昭示了课改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力量。其二,永不抱怨,既要心动,更要行动。在区域课改推进策略主题沙龙环节,主持人要求几位局长嘉宾针对“教育的体制不改,课改就无法实施”的观点谈谈看法,结果没有一位局长支持这样的观点。可以说,这些区域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是实干出来的。正如福建省大田县教育局局长林镛所说:“我们不能把可能遇到的困难无限放大,更不能妖魔化,并以此为由把课改扼杀在摇篮中,改革要积极稳妥,但不能稳妥有余积极不足,请记住世界不会因为你所要的稳妥而停下来等待。”其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呼唤管理方式转变。郑州市教育局提出变管理学校为发展、服务学校,安阳殷都区试水校长、教师职级制,实行社会综合实践社会化运作,从体制、机制上解放了教育生产力。其四,追求真教育,走向大教育。区域课改要从改课开始,要把握趋势、高端定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没有完美的经验,只有不断完善的经验。区域课改十大样本经验只是成长中的经验,他们在课改的路上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与困难,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就是要团结大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再出发的动力,进而共同破解课改难题。

  课堂均衡则教育均衡

  在区域课改推进策略主题沙龙环节,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刘光胜分享了一个真实故事:他到一个课改试点学校调研时讲了一番话,批判传统课堂禁锢人性、摧残人性,在讲的过程中,一位英语教师突然站起来满脸通红地质问他:“刘局长,你不是传统课堂培养的人吗?”愣了几秒钟后,刘光胜微笑着对这位教师说:“看到你这一幕,我真是太高兴了!”这位教师很困惑,指责局长反而受到表扬?刘光胜接着说:“3个月以前,别说你指责我,就是跟我说一句话你都不敢,现在为什么你能够指责我?你不觉得你今天的行为是高效课堂的产物吗?”

  刘光胜亲历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高效课堂不仅仅是通过改变课堂形态,提升课堂效益,在更本质的意义上,高效课堂是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概念,其实质是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李炳亭总结了高效课堂教育学的核心主张:教育即人学,它意味着教育必须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本,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创造性。学生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学校首先是学生的学校,因而学校的一切都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色彩、声音、形象和存在;一切的学习和生长都不可以被人为地替代包办,学校必须要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学校的挑战、使命在于如何为学习和生长创造、提供“发生可能”的众多因素,如环境、动机、手段、机制等。

  “教师是知识的二传手吗?现在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导致了一场美丽的错误,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我们一直以为,所有的知识都要经由教师才可以到达学生。其实,教师的作用是疏导,是在学生学不会的时候起辅助作用,因此教师显然不应该是二传手。”李炳亭说,“传统课堂是喂养式的,老师在喂,学生张着嘴接。如果把二传手变成一个放手发动学习的人,那么新课堂就会是自助餐式的,让学生各取所需。所以,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贩卖者、二传手、灌输者,而应该是一个服务于学习的人,是一个学习的辅助者,也就是疏通困难的人。”

  在他看来,好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发动者,好教师必须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学会的人,好教师还要把学生当成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去开发。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就是新教师,新教师需要树立“三个本”:在教育思想上要以人为本,叫人本;在教学关系上要以学习为本,叫学本;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本,叫生本。人本、学本、生本加起来支撑了新教师。

  研判课改新走势

  如何把握课改的新走势?与会的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一是信息技术从服务于教走向服务于学。信息技术不能主要用于教师传递知识。如果信息技术支持教育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信息化是不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

  那么,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教育教学?张卓玉认为,必须支持学生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必须从服务于教走向服务于学。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信息技术使用的概率反而低了,这种现象应该说是暂时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机,这才应该是发展方向。比如,新教学模式下,小组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学习单位,那么接下来小组配备电脑是很快就可能实现的一件事。

  二是拓展学习空间,打破教室和校园的围墙。多年来,有一种思维定式,一讲到学习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教室、就是课堂,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学习基本上都发生在课堂上、教室里。

  张卓玉主张,课改一定要借助自主学习理念,扩展学生学习空间,使学习的空间从教室扩展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实验室、制作室,去企业考察,到大自然里面观察、体验等。“比如学地理,如果不引导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去体验各种地理现象,就是看几本教材,然后找到教材上和考试有关的要点,这种改革意义不大。只有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才真正能够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和传统模式进行抗衡。”

  张卓玉认为,未来的课堂学习就像研讨会: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地方展开了学习,然后回到课堂,把自己学习的收获、体会和疑问拿出来分享。如果这样一种理念成为现实的话,那就意味着,必须拆除横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无形的墙。这也意味着有一项全新的工作要做,即社会学习资源的开发。当学生的学习超越课堂、超越教室时,学习小组导师制应运而生,这是对存在了100多年的班级授课制的挑战。

  三是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如果学生从自主学习走向了自主管理,学生社会将应运而生,而学生社会的出现,对于学生的成长、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张卓玉认为,学生社会的出现将实现灌输性德育到体悟性德育的跨越。“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方法陈旧,用灌输性的办法进行德育必然是失败的。体悟性德育,就是在做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自主管理意味着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时间前移。“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担当社会责任,是学业完成以后的事情。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学生的成长既包括获取,更包括付出。付出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学习不等同于输入,输出也是一种学习,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没有承担责任、没有付出的成长是病态的成长。”张卓玉强调说。

  四是评价体系的重建。张卓玉认为,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未来评价学校的一个标准。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时,图书馆、实验室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学校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是否和社会相关单位建立了一种社区学习关系。

  (下转2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区域课改
新势力的崛起
怀念五四
政策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