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人的“晋”味
□ 本报记者 王占伟

  “晋”味是什么味?《说文解字》对晋的解读是:晋,进也,日出而万物进。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所接触的山西教育人的共同特征。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那就是“进”——精进、日新。

  最早接触的山西教育人是太原市通宝育杰学校校长詹文玲,当时是在她的学校参加一个研讨会,参观了校园,听了一节课,还听了她的报告。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理念。

  通宝育杰学校原本没有中学,“为了让孩子享受到能与通宝育杰学校对接的中学教育”,她才创办了中学。

  “只要有一双巧手便能够成为一名工匠,却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们还必须首先具有一颗晶莹剔透、善解人意的心灵,然后才能以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千万不要切断现在孩子为家庭尽责的唯一通道。责任心是孩子连接家庭和社会的纽带。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将来是不可能成人的。”……她精彩的教育语录引人深思。

  与认识詹文玲相似,接触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也是在一次会议上。

  4月28日,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张卓玉作了主题报告。

  他主张,课改一定要借助自主学习理念,扩展学生学习空间,使学习的空间从教室延伸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实验室、制作室,去企业考察,到大自然观察、体验等等。“如果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同于看学案、看教材,那就没有太大意义。比如学地理,如果不引导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去体验各种地理现象,只是看几本教材,然后找到教材上和考试有关的要点,这种改革意义不大。只有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才真正能够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和传统模式进行抗衡。”

  在张卓玉看来,如果学生从自主学习走向了自主管理,学生社会将应运而生,而学生社会的出现,对于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他认为,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未来评价学校的一个标准。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时,图书馆、实验室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学校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与社会相关单位是否建立了一种社区学习的关系。

  我相信,张卓玉关于课改走势的报告,让与会的400多位教育局长坚定了课改信念,认清了课改走势,增添了课改动力。

  5月9日至10日,与同事一起到山西忻州调研采访。我们先后走访了忻州市七一路小学和范亭中学,各听了两节课,并与教师们进行了座谈。

  从年龄的角度考量,在七一路学校当校长应该是张书宸几十年教育工作的最后一个岗位了,但他并不像一些校长单纯求稳。在试点的基础上,他在全校实施学案教学,淡化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其推进课改的决心、力度和效果,让人吃惊。

  范亭中学校长程俊杰、副校长常玉玺是经过公选产生的。虽然主政时间不长,但学校管理进行了多项创新,师生的生命状态发生了可喜的改变。他们表示,要更加努力,尽快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型……

  精进、日新的精神已经内化进山西教育人的灵魂,詹文玲、张卓玉、张书宸、程俊杰、常玉玺……他们把自己灵魂的气息注入教育,其精进、日新的精神与情怀,让更多的生命得以绽放,也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我们眼中的山西课改
制度服务课改
课改人的“晋”味
热闹背后看智慧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