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消逝的危机
□ 本期主持 王占伟

  《中国教师》2012年第11期 丁海东

  【原文摘编】儿童或童年,绝不仅仅是指个体的一个生理年龄阶段,而是一个已经超越了生物学之意义论域的文化学范畴。在根本上,童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儿童的本能与天性、欲望与需求、情感与志趣、认知与逻辑、话语与活动等,衍生并构筑起童年的精神世界与文化世界。人们常常赞誉儿童是诗人、是艺术家、是哲学家、是思想家、是探险家等,这些说法无不都是针对儿童精神与文化而进行的一种隐喻式表达。

  审视今天儿童的生存境况,就不难发现童年的绿洲在不断地被沙化、被挤占、被压缩。这表明儿童独有的诗意、纯真、质朴、自由的世界受到严重破坏。

  童年消逝的生态性危机不只是童年的人文祛魅,它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文化之人文意义的缺失与空位。现代教育对于童年的捍卫,在其根本的意义上,是现代人类文化克服技术理性和唯科学主义之积弊而复归和重建人文价值在教育场域中的反映。此时,童年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命题,更是一个重大而深刻的人类学和文化学的命题,因为它关乎到人性的求解和人类的终级命运。

  

  【本刊点评】一切源于童年。童年的心境可以延续至成年,可助人愉悦人生,取得成就,渡过逆境,抵抗风险;也可以使人软弱无能,心理多病,没有建树。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不过活一个童年。然而,教育的功利化使作为生命的儿童在教育中的位置要么模糊不清,要么可有可无,本应作为教育培养的儿童生命,经常沦为外在的手段和工具。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儿童认识和研究的苍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毕生课程是研究儿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新课堂“赛”出新成果
小课程做出大文章
第二届全国新课堂教学成果
展示博览会“双十佳”获奖名单
童年消逝的危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