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林长春南关区:
“大学区模式”下的均衡探索
□ 本刊观察员 韩世文 康秋菊

  日前,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举行大学区工作展示活动,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于通过大学区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路径探索的思考。

  近年来,如何实现教育均衡是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的课题。2010年初,着眼于有效解决区域、校际和学校个体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改制校退回公办的新形势,南关区教育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103中学、104中学、树勋小学、西五小学、东四小学、103小学部6个大学区。大学区依据学校地理位置,以优质学校为核心,以邻近学校为单位组成发展集群,实施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

  该区通过这种“大学区管理模式”,在资源共享、管理共建、教师互派、教学互助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3年来,全区中小学校纷纷打破“围墙”,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个体发展为联合发展,不仅在形式上联合,更在内容上实质性地融合。目前,“大学区管理模式”逐步深化,形成了“教育局—大学区—学校”三级管理网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框架,校际均衡度不断提高。该区经验不仅在吉林省获得推广,还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验区。

  综合分析南关区“大学区管理模式”的探索,可以发现3点经验: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和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大学区有效运行。大学区管理体现了体制上的创新,管理模式完全有别于原来的行政式管理,是在“教育局”和“学校”之间增加的一种混合管理模式,既有行政的管理约束,又有学区化的自主管理,指向于学校群体的自主发展。为此,他们以“整体优化、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了“四个保障”,即健全组织保障、健全制度保障、健全评估保障、健全财力保障,做好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奠定大学区发展基础。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最大程度地实现大学区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大学区承载的主要功能之一,南关区通过实施学区化管理,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资源统筹利用,不但盘活了资源存量,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大活力。如:部分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等设施,在大学区全部实现共享,形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在课程资源方面,通过大学区数字化教研平台和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建立了网络视频直播系统和中小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实现了教师网上教研、主题培训等方面的互动交流。目前,该区正在探讨发挥互联网、教育专网特有的优势,突出课程资源的共建、共用、共享,解决课程实施推进不力的现实问题,在学区内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一次开发,多校共享。

  教育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区域教育要整体发展,必须突破教师交流这一最大“瓶颈”。大学区管理,就是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机制,使分散在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成为共享资源,发挥更大效应。在这一过程中,南关区积极探索干部、教师队伍的“双优培养”模式,通过“六个路径”,促进人力资源的共享,实现由“学校人”到“学区人”的理念转变。

  路径一:干部交流。坚持校长竞聘上岗制度,实施校级领导干部大学区内工作交流。同时,采用优质校和普通校之间后备干部双向交流的方式,选派后备干部在大学区内进行岗前挂职锻炼。

  路径二:对口支教。将农村学校与城区资源优质校组成“教育共同体”,优质学校选派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截至目前,已有86名教师参加了支教活动。

  路径三:教师交流。在大学区内,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在编教师,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流。教育局对异校交流的教师每年补助3000元,对有交流经历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优晋职。

  路径四:跨校竞聘高级职称。为激励教师从优质校向普通校流动,区教育局为到普通校任课的教师设立教育局内部高级职称岗位,鼓励大学区内跨校竞聘高级职称,用高层次教师岗位拉动教师流动。

  路径五:小学科走教。针对一些学校急缺小学科教师的实际,在大学区内进行小学科跨校上课,统一调整课表,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

  路径六: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的“三引领”工程。成立大学区名校长工作室、南关区名师工作室和大学区名师工作站。通过理念引领、学科指导、课程开发等,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实施“321”带动工程,即省级骨干教师带动3名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带动2名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带动1名教师,通过学区内跨校教研组备课、开放课堂、教学成果共享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注重以人为本,激活学校发展潜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平台。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此,南关区教育局把握核心,抓住关键,在大学区内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平台,努力做到“让教师更卓越、让学生更自主”。

  以教研为核心,创设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平台。依托优质资源校,建立“优质校带动、普通校跟进”的教研模式,通过大学区教研的“四个统一”,即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研讨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课题研究统一,推进教研活动的纵深开展。现阶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的主题,各大学区潜心于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每个大学区都初步形成了各具风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搭建学生特色发展平台。在大学区建设中,南关区致力于“优化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更加关注教育的“普惠”,为实施素质教育寻求更开放的空间;扎实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大学区学生活动项目;通过“两促一兴”,即校际间竞赛促普及、大学区竞赛促推广、全区性竞赛兴特色,推动各大学区活动开展。

  南关区教育局局长徐彤认为,通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实施大学区管理,确实有效地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因为“‘大学区’能更快速地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高水平的差异发展,能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市民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能从更深层次探索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途径,能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成绩最能说明问题。3年来,南关区教育局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长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发展没有止境,正如徐彤所说,大学区工作只有“把人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相结合,把理念推进和扎实实践相结合,把破解问题和机制创新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更好地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走向纵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大学区模式”下的均衡探索
课改之花绽异彩
课改名师有了“孵化园”
书法进课堂“三步走”
做有温度的教育人
稿件新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