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龄留学喜与忧

(上接1版)

  更令人担心的是,不少小留学生的父母倾其所有,甚至举债将孩子送出国门,而小留学生们却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人生毫无规划和准备,稀里糊涂出了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荒废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小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压力。十几岁的青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期,抗挫折能力差,面对陌生的环境,有时会出现孤独、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问题,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自杀、伤人这些悲剧。

  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教育

  在不久前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一场关于低龄留学生的研讨会上,中国林业大学副教授、中国决策研究院人才研究所所长路军认为,出国留学低龄化的发展势头,“背后潜藏着它的理由”。

  “绝对不是大家脑子一热,毫无理由把孩子送出去。它的背景就是国内教育有问题,中国的教育基本上仍然受高考指挥棒控制。在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路军说,“国内教育太机械,太僵化,学生负担太重。应试教育非常系统地戕害了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王辉耀也认为,中外教育的不同是低龄留学热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背很沉重的书包,每天忙于补习、做作业,而国外的小学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重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随着择校问题愈演愈烈,近些年来,在“北上广”等一线中心城市,“好学校”被学生和家长激烈追逐。面对巨大的压力,很多家长不想再让孩子在千军万马中挤“高考”独木桥,从而选择让孩子出国。

  教育调查机构麦可思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表的一组数据表明,有出国意向的高中生选择的出国理由中,排在首位的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另外,选择“逃离国内升学压力”的比例也高达19%。

  “我觉得国内教育可能是最主要的问题,希望教育部门好好反思一下。”一位家长说,“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果教育还是这样封闭的话,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非常可怕的。”

  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

  目前,在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不再以通过高考进入名牌大学为学习目标,不少学生在高一就开始胸怀世界,放眼全球。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全国弃考人数达84万;而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的比例达21.1%。

  对国内教育特别是高考招生制度的不满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重要原因。面对高考“一考定终身”高度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放弃高考这座“独木桥”,将视野转向国外高校,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对高考制度的抗议。

  “从深层次讲,现在高考是9个学生考试,录取7个学生,再过一些年,可能是7个学生考试,录取9个学生。我们很多大学面临倒闭的危险,面临国际生源竞争,面临教育模式竞争。”王辉耀说。

  “教育体制不改,会有更多学生用脚投票!”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朱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学生整体留学热情将持续攀升,尤其是大学和高中的申请会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是,与早年因成绩不够好担心高考不利而出国读书不同,目前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准备留学的人数激增。

  因人而异 理性选择

  很多小留学生在出国前对国外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课业压力小、学习轻松容易、生活丰富多彩等。等到了国外亲身体验之后,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原来的想象是错误的。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而且评估相对严格和完善。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留学生要取得好成绩,需要比国内学生付出更多的持续的努力。

  “我们一说国外教育好像就是宽松、自由、压力低,其实未必。”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很多家长以为到国外吃喝玩乐就可以上好学校,受好教育,就能成才。这是极端错误的。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牢牢记住这句话,到那边想上好学校,取得好成绩,不下功夫是不可能实现的。”

  陈志文认为,在出国留学问题上,一部分家长存在着一种跟风的倾向,对国外的情况没有很清楚的了解,同时对孩子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没有认真思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中国家长永远在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而不是最适合的学校。”陈志文说,他曾经一再提醒家长,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孩子出去以后面临的问题,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让孩子出国留学。“90%的家长都认为自己想过,但是当面临一连串问题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没有仔细想过。”

  陈志文并不同意把太小的孩子送出国门。“高中就送孩子出去,我是坚决反对的。家长不要轻易做这种事情,那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你表面上出了一堆钱,实际上是拿钱买责任。”

  “不少学生对留学根本没有想法和规划,都是父母在背后进行操作,他们设计的路线多半不适合孩子。”北京新东方前途留学咨询主管孙宁宁建议,家长们在孩子留学问题上不要盲目跟风,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

  一位网友表示:“如果希望孩子未来回中国发展,那么就不宜太早出去,否则他将来回来时可能会水土不服。”他主张大学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比较合适。

  “对于现在很多中国父母来说,是否让孩子去海外留学,不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去不去的问题。”中国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去还是不去,需要选择的智慧。“当您做出‘让孩子去留学’这个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一般来说,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做了的时候,这件事可能做起来就是一件成本比较高,而收益比较小的事情。”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那些适合出国学习的学生,留学是一个机遇;反之,对不适合的学生是一种煎熬。”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认为,对于尚未成年的“小留学生”而言,低龄化的出国留学有利有弊,但是弊大于利。

  白章德认为,出国留学合适的年龄是大学毕业以后。“最好可以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再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是否出国。这样不盲从,也可以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并选择健康的发展轨迹。”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中心主任、旅澳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名誉会长李平则认为,出国留学要看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多大的孩子适合留学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与性格不同,他们对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把握,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也不同。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规划孩子的留学意向,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留学还是得因人而异,一定要看这个学生能不能调整好。我觉得首先要摆正好思想心态,把教育观念改变一下。中国传统好孩子的定义要改变,并不是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必须要全面发展,才能适应任何一个环境。”于云鹏说。

  后记:留学低龄化背后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低龄留学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便向清政府提出了“留美幼童”计划,目的是“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在他的努力下,1872年,一批中国少年从上海登船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小留学生。后来他们中出现了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为中国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100多年后的今天,当越来越多、规模超过以往千百倍的幼童在父母的安排下重新漂洋过海,留学异邦,这一似曾相识而又大不相同的现象应该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在幼童留学热的背后,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变革乃至社会改革,是当前中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毋庸讳言,我国教育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总体质量不高;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应试教育盛行,升学竞争激烈,等等。

  这些问题既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背后更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2012胡润财富报告》提出,16%的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中,还有44%的富豪考虑移民,加起来的人数占总数的60%。

  无疑,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文化建设应基于学生成长
低龄留学喜与忧
为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奠基
读报会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