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向第三代课改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的六字真言,但在实践领域,因为认知和观念的差异,课改在不同阶段呈现了不同特征,中国教师报据此把课改分为三代。第一代课改是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改变的是课堂结构。第二代课改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改变的是教与学的关系。

  第三代课改是在此基础上,摆脱知识对教育的束缚,不再过度纠缠于“形而下”的课堂“技术”,而是以“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和课堂形态,更加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的课堂改革。第三代课改呈现在实践领域就是,逐步从黑板时代进入白板时代,无限放大自学、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使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

  4月27日下午,在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发现第三代课改研讨会上,围绕“第三代课改”,几位嘉宾展开了对话。

  主持人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 李炳亭

  嘉 宾

  山东省兖州一中教师   李 平

  河北省围场天卉中学校长 胡志民

  江苏省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董事长 张 雷

  山西省晋城泽州一中校长    李海勇

  安徽省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总校长 汪兴益

  教师:生命的陪护者

  李炳亭:最近我看到了两句话,印象很深,第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的学生观,他说“儿童是人类的儿童”,我觉得这句话和“儿童是成人之父”同样经典。第二句话说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在于学生本身,而在于成人。由此我想到,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问题学生,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一上课就睡觉,一下课就醒,还有的孩子会早恋,有的甚至会离家出走。有那么一所学校,他把所有别人都不要的问题学生集中起来编一个班,给这个班就配备了一位老师,所有的课都由这个老师一个人上,老师给这个班起了一个非常好玩的名字——奇葩班。这个班的学生,据说学生物理最高分是14分。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上课呢?老师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每天跟孩子们沟通聊天,点燃、唤醒他们,并且给孩子制订了不高,但是很实用的一些规则。3个月之后,这个班的孩子和其他班一块儿考试,竟然只有两个孩子不及格。刚才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个班的孩子参加了区里一次考试,所有孩子都及格了。这位老师就是李平。请李老师讲一讲,最近这帮孩子什么样,然后接下来的对话围绕这个案例展开。

  李平:这帮孩子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一个外号叫“睡神”,有一个有自闭症倾向,还有一个孩子,曾经有个老师教了他多年,跟他说了无数的话,但是直到今天为止,他从来没主动跟那位教师说过一句话。所以刚刚接手这个班我也很害怕。但我没有放弃,我相信有梦想,能坚持,就会有奇迹。前一阵我们参加了区里的一次模拟考试,学生的成绩合格率达到了100%,而整个区的合格率不到90%。

  李炳亭:我们研究的核心就是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李平是语文老师,她不懂数理化,对于李平老师来讲,她要做的就是一直陪护这帮孩子,一点点唤醒他们的信念、信心。在我看来,李老师就是一个修理工,在“修理”孩子的信心。李平老师的做法,恐怕挑战了我们关于“教师”的认识。接下来我想请几位嘉宾谈一谈,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胡志民:我觉得教师的作用真的可以用3个词来概括:点燃、激励、发现。教师实际就是在构建一个生态场,这个生态场作为学生的一项资源存在于课堂,一个好教师应该放牧学生的心灵,让孩子舒展地成长。

  张雷:我觉得也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第一,教师是班级体制的设计者。第二,教师是一个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者。第三,教师一定是一个好人的角色。

  李海勇: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第一是制定规则;第二是搭建平台;第三是欣赏学生。

  汪兴益:当年崔其升校长把教师赶下了讲台,从而引爆了中国基础教育课堂的变革。今天我们学校做了一件更为大胆的事情,我们把它誉为破冰之旅,我们现在已经把教室从课堂——孩子学习的中心延伸到了更大的领域。教师到底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有怎样的定位?第一,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生命成长提供条件,创设资源。第二,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提供帮助。第三,与所有的学生成为同学。我经常告诉我们的老师,不要无限放大自己的责任。

  李炳亭:几位嘉宾的发言中有一点共识是:无限放大教的功能和教师的作用就是反教育的。在铜都双语学校,教师这样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你们想去哪里上课?孩子说我们想去树底下、草地上、水塘边,于是他们就将课堂转移到了那些地方。在他们看来,凡是有学习发生的地方都叫课堂。在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每当上课铃打响的时候大家会发现,一个老师同步上4个班的课。一个人可以上4个班的课吗?我们一直在讲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我还是继续往下追问,教师到底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汪兴益:从2005年起,我们谋求课堂的变革,首先是立足于变革课堂的结构与形态,颠覆传统的点线式同步教学的课堂形态。其次,变革课堂的教学方式,由传统课堂传递性的教学方式,向对话分享型课堂转型。但是,仅仅从结构形态和教学方式转型,我认为还不够,所以从去年我们开始了第三代课改的探索。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那就是为我们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资源。

  怎样实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我们想到了整合、优化、创生,并引入了跨界的理念。铜都双语学校现在已经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灭亡的合理性,19世纪大工业革命时代,人们想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把一切知识传递给一切人,它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但很显然,这种课堂形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今天在铜都双语学校,教师不再盯班教学,同级同科的教师,跨年级同科的教师,门卫、食堂的员工,包括当地的行政官员,只要进入铜都双语学校,都成了铜都双语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这就是跨界理念。我们还进一步打破班级管理流程,现在铜都的孩子不是固定在一个班级内,而是流动的,班级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室不再是冰冷坚硬的空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资源库,已经成为了一个能量场,已经成为了一个精神的引领场。改造教室非常关键,孩子可以到不同的教室里面享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资源。所以我认为,我们学校现在所践行的跨界大课堂,旨在让我们由高效课堂走向真正的课堂文化。

  张雷: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支撑它的思想是什么,最关键的就是作为一种制度的设计者——教师,究竟给孩子提供了多少学习、创造、发展的空间。其实教师自己所有的生活,包括做事做人的方式,在孩子们面前本身就是制度。这对教师的考验非常大。我们从传统课堂一路走来,发现我们给孩子留有创造性的余地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一个标准答案。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谈到素质教育时,30年前素质教育的背景和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0年后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进入了一个多元整合、信息互联共享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学习的资源,特别是教师。今天,教师在课堂里所扮演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只是孩子们重要的学习资源,绝不是知识的占有者与灌输者。另外,教育的重要作用,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育人,实现孩子的精神成长,让我们的孩子建立信仰,激发他们善的人性,真实的人性。给孩子们无限的空间去创造的课堂教育,就一定有生命力。

  李炳亭:我们一直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各位嘉宾如何理解“主导”这个词?

  胡志民:我感觉在课堂上不应该有主导这个词,一旦有了主导,主体是没法发挥作用的。教师的作用体现在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的点火者,只要把孩子的激情点燃,孩子学习就有了条件。作为教师,看到火要烧出边界的时候,我们需要规范一下,当火要熄灭的时候要加点柴。如果主导者的意志统领着课堂,主体在主导者的控制之下,是无法把主体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的。这几年改革,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教室从课内走到了课外。当学生愿意进入课堂了,我们又走入了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于是开始整合教材。当整合教材完成以后,我们发现课堂真正有学习发生的时候,学生必须要有自主行为,要有自主思维、自主能力。那么我们老师干什么呢?就要培养学生自主规范的意识,让孩子具备自主的思维行为习惯,实现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又走入了第三个阶段,大读写和高效课堂的有效结合。当孩子愿意进入课堂,我们会提供适当的学材,下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孩子的品质问题。当孩子的学习品质提升不了,阅读的速度上不去,摄取信息的能力上不去,课堂容量就无法加大。我们从2011年开始引进高效读写项目,现在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如此,高效读写已经从语文学科迁移到其他学科,比如数理化课,有的课型设计就叫阅读课,所有的数学题不要求孩子做,发给你这一章内容,全部要求孩子阅读,阅读完以后要把每个题的有效信息抓起来,通过这种迁移,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过去孩子读1000字的文章可能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现在只需要一分钟,最多现在能读到每分钟4000多字。这种工具的植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李炳亭:在我看来,教师的作用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教师是生命的陪护者,他要陪护孩子一起成长。第二,教师是潜能的开发者,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我们很难知道。第三,教师是信念的培育者,教师必须把培养新学生当成自己的使命。

  教育即“人”学

  李炳亭:第三代课改,指向一定是人。大家是如何理解“人”的?是如何理解“教育即人学”的?

  胡志民:我觉得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以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是教育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我对高效课堂有这样一个定义,没有尊重,没有安全,就永远没有高效课堂。所以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呵护,对生命的敬仰应该是教育一切出发的根本。

  李海勇:我对高效课堂学生生命状态的理解,首先在于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为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我们要在课堂中创造一个自动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自动发展。而且,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有决策权,在成长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因为只有自己有决策权,才能使自己更自觉自动地发展。

  张雷:我觉得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修为与修行。当然,最重要的,我觉得应该是敬畏什么,首先就是权利的问题。儿童有儿童的权利,但是现在却在抹杀着孩子的权利。

  汪兴益: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可笑、可叹、可悲的是,今天中国的教育离开了原点,背道而驰,所以有人说中国当下的一些教育是伪教育,是反教育的。

  教育使人成为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有三点,第一,要有健康的身心,身体是一个方面,当别人要求孩子们在食堂里面就餐遵守礼仪,强调所谓的文明就餐时,我曾经多次提出“野蛮”,希望看到孩子们在食堂里面“狼吞虎咽”,津津有味。身心的第二个方面是心智,中国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智模式出了问题。第二,要使我们的孩子拥有聪明智慧的大脑,但今天的教育能使我们孩子拥有灵动和智慧的大脑吗?第三,要拥有丰富而高贵的灵魂。所以我们的教育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保护,教育的底线是呵护儿童。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孩子生命成长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人物,现在可怕的是,大人把儿童不是当儿童对待,而是以大人的思维和成长方式去约束。所以我跟我们的老师说,孩子每一个时段就是一个独立时段的生命个体,我们要成为在他们关键时段最为关键的人物,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如果不能给他们呵护,后果将非常可怕,所以我想告诉教育人,如果不能给孩子阳光,你的底线是不要遮挡住自然、社会给他带来的阳光。第二个关键词是丰富,我们学校践行跨界的目的是什么?这只是一种形态,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创生、整合、优化,利用一切对孩子每个关键时段的教育教学的资源。第三个关键词是发展,我们要发展每一个孩子,我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我们学校所有的人。

  教育最终指向两个重要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幸福,如果要想我们的孩子未来的人生有幸福的心态,有幸福的能力,你必须让他当下的生活幸福。很难想象如果我们孩子在校园里过的生活是扭曲变态的,他未来会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第二个指标是优秀,要让孩子成为优秀的自我,但是现在我们的校园把教育的目的指向了成功,我个人认为成功不是教育的目的,不是我们教育人应当承担起的责任。成功靠机遇,成功靠个人奋斗。我们教育的目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幸福和优秀。

  李炳亭:教育一旦离开了对人的认识和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一定要说教育的唯一性的话,它的意义就体现在人上。所以我以为教育有两个使命,第一就叫发现儿童,只有发现儿童才会有发展儿童。成人必须要敬畏儿童,因为成年人都是从儿童开始的,但是成年人一旦脱离了儿童,就忘记了当儿童时候的痛苦。

  我们要信仰儿童,说起来容易做到难。我希望每一个人真正能够做到从内心深处信仰儿童、信仰学生、信仰教师。

  今天谈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由此引发学生观的问题。我觉得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核心,其他一切技术都不是重要的。下来,请各位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讨论。

  汪兴益:让教育回归原点再出发,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改变课堂、重建教室、改造学校,从而让我们的行动影响整个教育。

  张雷:如果我给各位课改同仁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我们一道去探索学生到底是什么,一起去探索教师到底是什么人,去探讨学校到底是什么。

  胡志民:我是课改的最大受益者,我的学校从课改之前的一所,发展到课改之后的3所,从农村走向城市,又走向了省会,所以我奉劝各位:改吧,改就比不改强。难题就是价值,问题就是抓手,解决就是进步,坚持就是胜利。

  李海勇:课改影响不影响成绩?百分之百影响成绩,但是它是正向影响成绩。让我们的课改促进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黄浩 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走向第三代课改
微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