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升初”招生乱象引发的思考

  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新课改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一年一度的“小升初”招生本应是顺理成章,甚至是无缝衔接的事情,近几年却闹得“烽烟四起”,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小升初”大战上演之早、蔓延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针对这种现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极尽政策之能事,全面遏制、纠正,但效果仍不理想。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升初”招生乱象?这种现象又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我觉得,究其根本,是“教育产业化”所致。“教育产业化”是在本世纪初,为了快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提出的,但很快就蔓延至高中乃至义务教育阶段。在当时的背景下,依托名校办民校、贷款建校园、收费还贷款很快就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一大批超级小学、超级中学蜂拥而起,导致了办学主体混乱、办学方向迷茫的不良后果。

  当教育成为产业,学校则成为企业,校长便以“老板”自居。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追逐利润,而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往往通过增加规模、扩大影响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所以说,这个时期学校的办学模式就是一个完全的“工厂式办学模式”。

  2005年后,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实施,“人民教育人民办”逐步转变为“人民教育政府办”,政府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进行规范。此时,一大批“国有民办”学校摇身一变成为公办学校,随着政策的逐步紧缩,学校原有的收费链条逐渐断裂。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填补这部分教育经费,导致一些学校出现大量债务和大批编外教师。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的逐步规范,高中改制、规范工作也相继进行。先是“国有民办”学校实施“四独立”(独立法人、财务、师资、校园),公办学校“择校生”收费也实行“三限”政策(限分数、人数、钱数),这使得那些改制后的初、高中学校陷入困境,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他们不得不在“政策抑制收费”与“不断变相收费”的博弈中选择。我将这个时期学校的办学模式称之为“模糊概念办学模式”。

  诚然,“教育产业化”造就了一批好学校、名校长,但也使得一些校长形成了一个定式思维,即用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办学。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实现了3个转变,即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转变、外延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转变、注重教育体制改革向注重教育模式改革转变,绝大多数中小学也已经完全交由政府管理,并建立了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但总有一些在“教育产业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校长,或者说“教育产业化”的既得利益者,不能转变学校发展模式,不能丢掉“收费办教育”的思维,做“小动作”,如提前招生、设立“重点班”、“实验班”,并以此为契机变相收费。又由于这些校长大多在热点学校任职,占有着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家长中乃至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小升初”招生乱象也就由此产生。我将这类校长主政的学校的办学模式,称之为“企业思维办学模式”。

  其实,“教育产业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因为许多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中小学校都是靠银行贷款等社会化方式发展起来的。所以,即使现在的基础教育发展政策已发生重大转变,但一些政府领导的理念仍然沉浸在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之中,再加上地方财政状况的普遍拮据,领导们对一些学校违规招生收费的默认也就在所难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师书架
十里蚕豆香
德在,“魂儿”就不会散
书籍里的阳光
教好书 育好人
快乐的追梦之路
“小升初”招生乱象引发的思考
2013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三批)
中国教师报千校阅读联盟行动计划2013
师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