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
□ 成尚荣

  最近给青年教师培训,讲教学能力提升,我选了一个较为特别的话题:“教学能力:‘之上’、‘之外’、‘之中’与‘之内’”。我的意思是,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技术或技艺的问题。教学能力“之上”,关乎精神的追求;“之外”,关乎教学的大视野;“之中”,则关乎对教育的理解。没有“之上”、“之外”、“之中”,很难有教学能力的真正提升,“之内”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讲课中,我引用了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他的女儿这么回忆父亲对书的态度:佛教、禅宗的书一定是用黄包袱皮包着,其他课程的书则用蓝包袱皮包着。“等助手黄萱摇铃,穿着长衫、戴好帽子的陈寅恪就拄着拐杖慢慢走到藤椅前坐下,开始讲课。”——这是陈寅恪上最后一课的情景。多庄重,多神圣!

  “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似乎浅近,却深意无限。“书是教不完的”,那是因为陈寅恪每次上课,尽管内容烂熟于心,可以信手拈来,但每次上课都要重新准备,他说:“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教不完,意味着不断思索、不断发现、不断创生,大概是常教常新的意思。“书是教不完的”,还意味着“书”是可以创编的,知识是应当创新的。教不完,其真正的意思是知识教不完,智慧永远生长。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不完,是一种精神和态度:钻研,再钻研,让教学永远有陌生感,永远让自己和学生与未知相遇。这种精神,首先来自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圣洁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有这样的精神,还怕什么教学能力不提升呢?还怕什么课上不好呢?

  至于“书读完了”,那是对少数大家说的,比如陈寅恪,比如他的弟子季羡林。对于我们,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而且现在读书不是读不读完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读、有没有好好读的问题。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书真的读完了,那是一番什么情景呀!那时的教学将会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呀!真盼望着这一天来到,那时,我们也不必坐在这里讨论教学能力提升了。

  其实,陈寅恪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言其书真的读完了,而是说,“如果书读完了”,仍要教书,仍要好好教书。书是教不完的,昭示着我们眼光要“向上”、“向外”,然后“向中”、“向内”,教学能力的提升实在是一个关乎大视野、大格局、大智慧的问题。

  在课改走向深入的今天,我对自己说的是:书是读不完,书更是教不完的。(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
武师附小:成就孩子的“艺术人生”
让校园“文化”起来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