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樊城教育综合改革启示录

(上接1版)

  

  规范评价机制。教育局规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通过验收,不能被评为优胜单位;课改实施情况与校长任期目标考核以及三年一轮的聘用进行结合,凡是验收不合格的,不具有评选学年度优秀校长的资格;教师参与课改的情况将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结合,与职称岗位定级工作结合,与评先表模结合。

  这些课改推动策略,有效激发了课改学校的创造性。

  不久前,松鹤路小学四(2)班的80名小学生来到牛首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童梦置换,童心相连”成长体验活动。这些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城里娃,与牛首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此外,他们还在田间学着除草、摘豆,徒步进行户外等活动。

  按照两校共同拟定的方案,在后期,松鹤路小学还将组织5个班的学生分批到牛首中心小学进行成长体验活动。而牛首中心小学的学生也将分批到松鹤路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成长体验。

  这样的体验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松鹤路小学校长李伶说,这不仅能增强城里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为他们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体验课改培训

  在樊城,无论是教育系统干部自主研修学习,还是举行的教学工作会,都是在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中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校长们对课改的认知水平,教育局于去年5月组建了自主学习研修班。研修班学员包括教育局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全区中小学校长以及教研员。研修班分为12个小组,组长分别由课改试点校的校长和局机关课改推进工作专班成员担任,要求各组围绕“延·育道”文化的“责任、使命、远航”3个关键词来确定组名、组徽、组规和口号。

  在各个小组内,学员均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每次培训活动之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导学案提前发至学员手上,并在独学基础上分组进行对学及群学。培训期间,学员要“挂牌上岗”,并按照高效课堂模式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培训结束后,各组的表现情况将给予即时性评价,每位学员还要填写履职记载表,获得优胜小组称号的小组将在下次培训时享有升组旗的优待。

  导学案代替了专家报告,小组展示代替了领导讲话,全新的体验式培训,让教育局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全区中小学校长不仅掌握了与高效课堂建设相关的实际操作要领,而且激发了课改的内在动力。

  在借鉴教育干部培训的基础上,樊城区的新教师培训有了更大的创新。新教师培训分为非集中培训和集中培训两个阶段。非集中培训期间,要求新教师认真研读《课改路上》、《“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流程与操作要求》两本书,撰写高质量的学习体会,并于集中培训期间交流展示。

  据教育局副局长刘玉文介绍,新教师集中培训持续一个学期,培训主题既有“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又有导学案编写;既有高效课堂流程,又有分学科全面实践;既有教育观念演讲与辩论,又有“过三关”(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展示与评比。培训形式既有体验式培训,又有主题报告;既有集中培训,又有分班培训;既有教学实战,又有模拟教研。不仅如此,新教师培训还实行打通校际差别的导师制,即由外校课改名师做新教师导师:第一阶段,新教师到导师所在班级观摩示范课;第二阶段,新教师用导师班上学生,与导师进行同课异构;第三阶段,新教师在自己班上课,并接受导师点拨。

  “这样的新教师培训效果显著,在农村学校产生了‘新教师引领老教师课改’的效应,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活力。”刘玉文说。

  重塑政校关系

  在课改推进过程中,樊城区教育局注重调整自身与学校的关系,逐步将教育局与学校上下级的被动关系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逐步减少对学校的具体指令性行政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和以服务为主,通过拨款、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管理。

  为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早在2002年,樊城区委、政府就出台了《樊城区校长(书记)管理试行办法》,把教育系统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等权限授予樊城区教育局党委,并在全区取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同时,建立校长选拔任用制,所有新任中小学的校级干部全部采取公推、公选、比选等方式,将教育局机关干部与中小学校长打通使用,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校长逐步打通使用。

  “请就有效推进所在学校的高效课堂改革绘制一张思维导图。”这是今年暑假樊城区教育局公选中学校长的一道面试题。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樊城区部分学校行政正职差额比选标准及比选办法”明确规定了德、能、勤、绩、廉的不同权重,其中“绩”项占总分的一半,为50分:“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占8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占8分,“全面完成任期年度工作目标和学校年度教育工作目标”占16分,“重点工作完成好”占8分,“创先争优成果丰厚”占5分……

  在此基础上,樊城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用合并、结对互助等形式,组建了两类教育集团。

  第一类是紧密型教育集团:按照“以强并弱、资源整合、班子重组、一体发展”的原则,通过优质学校合并薄弱学校,城乡共成立17个教育集团。在城区,实现“校务管理、师资调配、教研培训、考核评价”四统一。在乡镇,在合理撤销村小的基础上,将保留的村小作为教学点纳入中心学校管理,按照“学校联管、教师走教、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开设不全等问题。

  第二类是松散型教育集团:按照“以强带弱、协作共荣、区域就近、共同成长”的原则,将全区所有学校结对,成立结对互助模式教育集团12个,从管理模式、教师交流、教学教研、互助帮扶、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发,制订结对互助方案,集团内部实行横向联合办学。

  “集团化办学模式,盘活并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教师互动交流,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樊城教育逐步实现了高位均衡,较好解决了大班额、择校热等现象,加快了全区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刘友谊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学校产生了自己的创新性成果。前进路小学研发了“课改名师孵化园”:学校腾出一间比较大的教室,作为“孵化基地”。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配齐桌椅、黑板、电子白板等设施,还要预留教师听课空间。把每天上午第一、二、三节,下午第一节课固定为高效课堂训练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程安排,任选其中一节课自主认领。这样,每周20节训练课,就保证能有20名教师在孵化园中进行自我展示和演练……“课改名师孵化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解决了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课堂技术能力不均衡的状况,为课改名师发挥示范作用提供舞台,为后进者不断成长提供平台。

  襄阳市二十四中研发了“五自”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社团运作机制:变以往的“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循规蹈矩”为“学生自主策划,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拥有自信的人生态度、自由的成长空间、自主的发展方式、自立的生活能力、自然的生命境界,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襄阳市三十一中研发了“五五六”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襄阳市二十中研发了在小学低段年级使用的导学案,晨光小学研发了“百变”梯形学生桌,襄阳市四十六中研发了高效课堂电子评价表……

  建设“学城”,提高了樊城区域课改的定位,让教育肩负起社会发展的更大使命;自主管理再造了教育局机关文化,改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方式,引领着学校发展;一系列智慧策略,成就了樊城课改的快速推进;培训方式的创新,打造了一批课改“志愿军”;政校关系的重塑解放了教育生产力……樊城教育人以自己的闪光实践为中国区域课改的纵深发展描绘了可资借鉴的路线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樊城教育综合改革启示录
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