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60后教师的第二个春天
□ 本报记者 康 丽

  2012年5月5日,湖北省襄阳市前进路小学举行了一场名为“感动校园”的课改人物颁奖盛典。

  当60后的张建中成为第一个获奖人物时,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不仅仅因为他是前进路小学年龄最大的男教师,更因为他是学校课改中,观念转变最快最彻底的一位教师。“当一些人还在课改的门前徘徊,当一些人还在把年龄作为一种借口,50岁的他已经连续3个月被评为学校的‘课改之星’;当一些人刚刚明白‘相信学生’的道理,他已经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探索,在求知中成长。”学校评委会的“颁奖词”是对张建中最好的总结。

  在很多人看来,年龄越大,人越保守。但记者见到张建中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一位“老教师”,敏捷的思维、开放的头脑,说起课改头头是道,看得出他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满了热情。

  “没有课改前,我在课堂上站了30年,就一个字‘累’,上课反复地讲,生怕学生不明白。经常是回到家,就倒在沙发上,什么事都不想干了。我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但苦于找不到方法。”教数学的张建中颇有些往事不堪回首的意味。

  当樊城区开始课改之后,张建中立即成为前进路小学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并成为全区首批去江苏省昆山市前景学校进行“影子”培训的“火炬手”之一。

  接受培训的那个星期里,张建中成了“问题大王”,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他都问个不停、记个不停,生怕漏掉了什么。

  “毕竟心里没底儿,大的课堂框架虽然知道,但如何用细节去填补,比如导学案怎么编写,如何组织学生展示,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一点点去琢磨,和大家共同去探讨解决。”张建中这样解释说。

  培训回来之后,外出学习团队以高效课堂的形式向局领导及全区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一次学习成果报告会。大家分成3组,分别结合樊城课改实践中,在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以情景剧、快板等多种表现形式,向与会者介绍了较为切合实际的解决策略。而张建中作为执教者,在汇报会上的表现有目共睹。

  “汇报会很成功,教育局的领导和校长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我们不负众望,取回了课改的‘真经’。而在汇报会后与校长们的互动中,我对课改的认识更加清晰了。”虽然时隔一年,但提起那次成果汇报会,张建中依然很激动。

  此后,张建中开始“火”了,他对课改的深度理解和创新实践,不仅让同行刮目相看,也让局长和校长们都知道了这位搞课改的老同志。

  2012年春季开学,作为樊城区6所试点学校之一,前进路小学按照教育局统一要求,将文化课内容暂时“搁置”,用两周时间先进行小组建设,而张建中所在的四(3)班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奋斗目标、未来梦想,再根据每个孩子的组织、表达、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然后综合学习成绩、男女生数量、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分组……这是张建中的小组建设理念。

  而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让张建中惊喜连连。当时,有一个学生学习很困难,但是在班级活动中,他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才艺展示活动时,这个孩子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而在班干部和学习小组长的选举中,他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从这个孩子的行动中,我看到了同学们对新课堂的渴望和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们的积极性正在被调动,热情正在被激发。”张建中发自内心地认同了改革,“目前看来,以前我们做的很多事都是多余的,教师只要提供引导和帮助就足够了,不要老‘霸占’着课堂”。

  现在的张建中,已经走出亦步亦趋的模仿,开始了创新尝试,并对课改有了很多独特的心得体会,也重新发现了工作的乐趣。课改之前的他,就是把工作做好就行了,感觉生活没有激情和动力,而现在的他,自言“课改,让我找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以前我会说,同学们开始上课了。现在我不说‘上课’,而是‘咱们开始吧’,我们不再是师生关系,更像是一家人。”提起学生,这位老教师一脸的愉悦。

  而学生也没把张建中当外人,每到周末,都会有许多小粉丝聚集在他旁边,和这位热爱户外运动的教师一起去爬山。孩子们甚至还给张老师准备了很多他喜欢吃的小食品。“这就是课改的魅力,孩子们从内心里接受了我。我也愿意做‘火炬’,为他们点燃希望。”这位60后的老教师信心满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特别报道
“学城”故事
透过那堵开窗的围墙
导学案的前世今生
60后教师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