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灯火通明,通宵不灭”
□ 成尚荣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曾经对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有个基本判断:晚上到学校去看一看,如果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里,灯光通明,通宵不灭,那么完全可以说,这所大学是一流大学,至少可以成为一流大学。

  这是一种直觉感受,是一种实践判断。但是,在直觉感受和实践判断的背后,是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后的凝练、概括,闪烁着理性色彩。我是相信的。因为,灯火通明,通宵不灭,是教师和学生们勤奋学习、刻苦研究的象征,是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精神的标志。当下,大学教育需要这样的灯火通明,需要这样的通宵不灭。

  近来大家都在谈论“学霸”。报载,复旦大学有四大“学霸”在学校的奖学金颁奖礼上亮相,他们的绩点几乎全是满分。其中被称为“门萨女神”的张安琪,不仅是5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还是国际顶级智商俱乐部门萨俱乐部的会员。她对“门萨女神”的名号深感不安,她说,“我们做到的一切,都不是轻巧的事”,“我真的很努力”。大二时,她撰写论文,起早贪黑地做实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其他几位“学霸”也都说,是“努力+坚持”造就了自己,“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在大学里,只有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而非天赋”。

  我想说的是中小学。

  今天,星期天。南京一位小学教师给我发来信息,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双休日一般都在南京图书馆,读点书,写论文,再思考一些问题。听了,我真的很感动。教师的发展,需要这样的精神和热情,需要这样的教师,在图书馆里泡,在书店里逛,在夜晚的灯下写。昆曲《班昭》里有四句唱词写得真好:“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好文章在孤灯下。”如果说有“师霸”的话,好像这也是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遗憾的是,当下,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在逐步淡化,甚至逐步在淡出。当然,我们不希望,更不要求教师都这么去熬夜,整夜地学习。实事求是地说,教师们现在很忙,很辛苦,很不容易。问题的另一面则是,一些教师忙于教学事务,止于经验,也受一些娱乐化的影响,而很少能真正读一点书,做一点关于课程、教学、学生、文化的思考。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全面素养也难以再提升,这就必然出不了名师,出不了大师。

  其实,我们并不提倡一定要夜晚灯火通明,通宵不灭,而是说,需要倡导这样的精神,需要培养这样的品质。教师的勤奋、刻苦,求索、创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各种方式就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而言,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相同的。

  说到这儿,要声明的是,这种灯火通明、通宵不灭,决不能迁移到中小学学生身上去。不过有个问题需要澄明,中小学学生学习应该快乐,但是,学习的快乐,绝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和刻苦。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要提倡勤奋和刻苦。唯有如此,中国才可能有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关于“灯火通明,通宵不灭”
让课程“落地生根”
一次器乐课程尝试
葫芦园记
和电影一起成长
校长聊天课——心灵相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