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产品的认识误区

  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是承担教育责任和使命,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专门组织。在人类再生产的社会实践中,学校的作用是什么?学校的产品又是什么呢?

  (一)不能把学生看成学校的产品

  从学校走出来的是学生,所以最容易想到的学校产品就是学生。但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也不能把学生当成产品。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首先会受到遗传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杜威就说:“遗传是教育的极限。”从遗传学角度看,父母为孩子提供的生物学基础是孩子一生成长变化的前提。另外,孩子出生以后,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不能低估。

  不能把学生看成产品,意味着也不能把学生的素质、学生的成绩看成学校的产品。不能把学生和学生的成绩看成产品,还因为我们不能无视生命的生长性和人在生长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人的成长是生长中实现的,而不是从外部塑造的。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有生命,还有情感、能选择、能创造。所以,尽管会不同程度地接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但走出学校的他们终究是自我选择和自我塑造的结果。可以说,是教育帮助了他们,而不是教育塑造了他们;教育不是提供了人才,而是为人才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持,教育的生产性体现在创造了这样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二)实践中的教育把学生和学生的成绩当成了产品

  尽管在理论上“学生是学校的产品”没有公开的市场,但在现实实践中,教育却在循着“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学生的成绩是学校和老师的功劳”这样的规则:比如“生源大战”,抢好的生源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加工“原料”,以便“加工”出更优质的“产品”。比如应试教育,就是以社会期望的“型号”对学生进行“塑造”,学校成了工厂,学生成了被加工的物件。再比如升学率炒作,升学状元的炒作,成名学生的炒作,学生实际上成了代表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产品。

  (三)学校的产品也不是服务

  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因此另一种说法就是“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但服务本身不是产品,马克思在谈到某些文化艺术产品与一般物质产品的不同特点时曾经说过:“一个歌唱家为我提供的服务,满足了我的审美需要;但是我所享受的,只是同歌唱家本身分不开的活动,他的劳动即歌唱一停止,我的享受也就结束;我所享受的是活动本身,是它引起我的听觉的反应。”歌唱家实现了对听众的服务,但我们不能说服务是他的产品,他的产品应该是他发出的声音。也就是说,服务只是功能,服务还需要一种中介产品来实现。同样,“促进人的发展的服务”只是教育的一种功能,实现这种功能也需要一种“中介物”,这种“中介物”才是真正的产品。

  (四)学校的产品是课程

  产品总是基于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的。教育是为学生的。什么是学生?狭义的学生就是在学校里,在学习成员的影响和帮助下,学习生存本领,获得生活智慧,体验生命意义的人。学校的产品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生存本领,获得生活智慧,体验生命意义。

  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这是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直接而现实的因素。教育的任务在于提供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在于组织学生参与能够实现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把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称为课程。利用和开发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就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教师的劳动是建设和开发课程,学校的产品就是课程。(陈大伟)

  

  据《浙江教育报》、《福建论坛》综合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微语录
学校产品再认识
感恩德育的诗性表达
学校产品的认识误区
校本课程:由“鸡肋”变“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