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网评天下 上一版3
2014年2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也需要反“四风”
□ 本报评论员 褚清源

  一项改革被逐步深化的过程,其实也是问题不断衍生的过程。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问题一旦与功利联姻,就会生出课改的“怪胎”。其实,教育哪有多少新花样,改革原本就是重拾常识的过程。

  一项改革被逐步深化的过程,其实也是问题不断衍生的过程。比如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课改。当我们沉浸在收获“观念的更新、共识力的形成、习惯的改变、教学的优化和生命状态的绽放”等丰硕成果的时候,会发现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相伴而生。其实,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问题一旦与功利联姻,就会生出课改的“怪胎”。

  要解决课改深水区的问题,首先要敢于直面课改的真实现状。课改的真实现状不仅有成绩、成效和成果,还有危险、危机和危情。这不是危言耸听。对于课改,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过度放大课改的繁荣景象是脑子出了问题,把课改说的一无是处是良知出了问题。

  所以,当课改捷报频传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一些不正之风正充斥课改内部,使一些地方的课改已经偏离了课改的本义。我把这些不正之风归结为“四风”。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所反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不同,这里所说的“四风”是,形式主义、盲目拿来主义、盲目跃进之风、盲目创新之风。

  警惕课改的形式主义。这一不正之风大多发生在那些被动执行课改的区域和学校。当课改的内在动力不足时,一方区域也好,一所学校也罢,为了迎合或讨好上级,势必会选择做那些表面文章,做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其结果也必然使课改出现“夹生饭”。有人列举了社会上形式主义的10种具体表现形式:一、用哗众取宠代替实事求是;二、用投机取巧代替实干苦干;三、用粗枝大叶代替一丝不苟;四、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实际;五、用潦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六、用高喊口号代替实际工作;七、用三心二意代替全心全意;八、用虚张声势代替雷厉风行;九、用欺上瞒下代替求真务实;十、用表面文章代替表里如一。我觉得教育人应该以此为戒,让形式主义远离课改,远离学校,远离教育。

  警惕课改的盲目拿来主义。这些年,基础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不少课改名校,各种经验可谓此消彼长,于是,各地掀起了名校学习之风,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人采取拿来主义,盲目照搬,一味模仿,不知变通。拿来主义本身没有错,问题是盲目跟风,只关注经验本身,而忽略了经验背后的核心精神,只关注别人,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盲目拿来主义的结果是,原本好的经验却学得四不像或者水土不服。

  警惕课改的盲目跃进之风。“快”是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经济发展要快,交通工具要快,课改推进也要快,快速启动,快出成果,“快”让生活丢失很多,也让教育丢失很多,“快”让课改蒙上了一层浮躁之风。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课改不是一场运动,“慢”实际上是一种“快”。今天的课改需要强力推进,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功利,刹住课改的跃进之风,才会走得更远,更从容。

  警惕课改的盲目创新之风。创新成就了课改,而盲目创新却正在扼杀着课改。第一批课改探路者敢为天下先尝到了模式创新的甜头,可以坐享模式红利。作为后来者如果依然去复制、模仿前人的套路,可能是没有出路的。遗憾的是,不少学校盲目自信,自命不凡,常常把模仿当创新,总是制造一些新概念、新名词作为噱头来吸人眼球,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换了个马甲而已。于是,创新成了作秀,也可能造成更多的课改假象。课改需要创新,但拒绝伪创新,更不能陷入创新的泥沼,在创新中迷失方向。一所学校的经验大致要经历模仿——改造——创新三个阶段。而真正具有创新基因和创新能力的学校凤毛麟角。其实,教育哪有多少新花样,改革原本就是重拾常识的过程。当你执着于创新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看一看教育的原点和学习的本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莫让校园绿化因“长”而异
目标错了
路自然就走错了
课改也需要反“四风”
由“长柄勺”想到“减负”
“骨干教师”的工作量怎么会倒数呢?
2014-2020
“发现”100所现代课改名校
为教育现代化选送“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