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走”的课程
□ 季 锋

  【课程缘起】

  周一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我来到一年级参加活动。一个教师说今天上《春到梅花山》这节课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她说因为自己上周末刚刚去过梅花山,梅花开得比书上描述的还要漂亮。大家纷纷提出,一年级的6个班级差不多学到这一课了,能不能学完后组织全体一年级学生去梅花山现场感受一下?

  组织学生在上课时候外出,牵涉到学生的安全、包车、保险、费用等诸多细节。可是在向校长汇报后,她立刻同意了这个建议。她说:“学校图书馆不是写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天下友’的馆训吗?这么好的活动,为什么不组织?我们要把细节工作做好!”

  于是一年级的教师们做足了活动预案,从配班教师安排到包车细节,从活动流程到作业分享……忙得不亦乐乎。

  活动结束后,当孩子们用照片、日记、随想、美术作品等丰富多彩的作业成果,呈现这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给予我们的,比原先构想的还要美好。

  一年级组的教师就这个活动专门在语文组集中教研时做了展示性汇报,其他年级组纷纷提出,我们年级也要开展这样的活动。

  【课程实施】

  本着这样的目的,语文教研组翻阅了苏教版的12册教材,从一年级的《春到梅花山》到二年级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再到五年级的《陶校长的演讲》,还有六年级的《长江之歌》……每个年段都有和南京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有关的参观项目。于是,我们邀请从事课程改革的专家与学校教师成立了《跟着教材去旅行》的课程设计小组,围绕苏教版的教材进行课程规划、实施方案、学生评价等诸多环节的设计。

  每学期放假前,各个年级组要根据教材规划好下学期“跟着教材去旅行”的课程内容和实施计划,并上报校长室研究同意。在学完这一课之后,由学校组织旅行方案。教师要充当导游的角色,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如果需要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家长发展中心邀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则事先根据“任务单”提前搜集资料,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进行照片、文字等资料记录。然后,向同学展示自己通过这次旅行的体会和收获。这一作业反馈,不但是这门校本课程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随着课程的推广,各个年级不但拥有了属于本年级的“必修项目”,还在寒暑假里有了“建议项目”。如一年级的《怀素写字》,我们建议学生参观书法、美术及其他艺术人士的博物馆;二年级的《欢乐的泼水节》,我们提倡学生去云南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三年级的《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四年级《天安门广场》、《泉城》,五年级的《黄山奇松》、《二泉映月》,六年级的《草原》、《记金华的双龙洞》……围绕苏教版教材的内容,我们在学校组织的前提下,号召学生利用假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实际体验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跟着教材去旅行》这门校本课程体现的不但是对语文的尊重,对语文课程的开发,更是对儿童学习天性的尊重,能培养孩子一生的良好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

  【课程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语文课程的要求是“开放的”、“多元的”、“有活力的”,是要“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的”。要求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从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一位专家在评价我校的多个课程时提到的:“真正伴随学生一生的课程,能让学生‘带着走的课程’,才是当今时代期待的课程,更是让学生幸福一辈子的好课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地理形态与学校课程
做贴地行走的校本课程
让“发现”成为孩子的基本素养
“雷雨”惊起戏剧梦
校本课程的特色
从何而来
“带着走”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