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就学生的卓越人生
□ 唐海霞 才 莉

  作为重庆市江津区唯一一所农村示范初中,李市中学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积淀,走出了一条独具魅力的教育之路,也因此成为江津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学校连续26年获江津区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优质高中升学率长期名列江津区前茅。李市中学的魅力不仅源于其雄厚的办学实力、显著的办学成绩、园林式的办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打造的“卓越课堂”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随着在全市范围内掀起的打造“卓越课堂”的教育变革,作为江津区基础教育的领头羊,李市中学也当仁不让地率先启动了打造卓越课堂的行动,力争将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的根本目标。在江津区打造“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三空间活力课堂”目标引领下,李市中学开创出“学、辩、练、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使这一目标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多年来,李市中学人始终怀抱着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热爱,科学探索,坚定不移地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带动着江津区基础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在探索教育改革的10年间,李市中学并非一帆风顺,曾遇到过示范创建、两校合并、班子调整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作为江津区中考成绩长期名列前茅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更面临着众多质疑的声音。但是学校的科学发展就是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前行,绝不轻言放弃。校长王永贵提出:“唯有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校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改变人才培养方式,走特色发展之路,才是学校的出路。”为此,学校确立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把成就学生的卓越人生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自此,李市中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卓越课堂”的发生地“教室小课堂”

  教育改革,始终要发生在课堂上。为此,学校提出打造“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快乐学习、富有特色”的课堂文化,在卓越课堂的目标引领下,在文化的浸润熏陶中,课堂成为了师生交流展示的平台。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潜能被忽视、思维被限制、智力开发被轻视、情感被压抑,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而在卓越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信心等大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学生从消极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实现了生命的成长。

  一名学生在经历了卓越课堂的改变后如是说:“改革初,我走上讲台‘当老师’时,手心冒汗,脑袋发蒙,不知所云。改革中,我从容地走上讲台,熟练地为同学们讲解一个个知识点。临结束时,老师还为我补充了不少疏漏。改革后,我就像一位老练的小老师,拿着教鞭指着黑板为同学细心地讲解、分析,老师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一名旁观者,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为我们解疑,班上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在卓越课堂的建设中,学校还创造性地打造了“小老师课堂”、“主题讨论式课堂”、“开放式课堂”等个性化课堂,充分展示师生的风采。观点之新颖、质疑之大胆、活动之踊跃、想象之丰富、点评之精当成就了课堂的精彩。师生互动大为改观,关系愈加和谐。“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成长我负责”正促成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回归,课堂成为了师生生命对话的舞台。

  在尊重学生个性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李市中学的教师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总结出“学、辩、练、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科学编写导学案、组建班级学习小组的前提下,学校依照“学、辩、练、思”四个基本模式构建“双边课堂”。其中“学”即自学,是课前热身,根据目标,自主预习;“辩”即辨析,其过程是一节课的核心,就是针对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练”即评价,是学习后学生形成的能力的检测和反馈;“思”即反思,是学习者的收获与拓展。即课堂呈现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课后反思”4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学案”指导下完成上述4个流程,基本达成“三维目标”。更关键的是这样的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激情趣、凸自主、活思维、重过程”活力课堂的基本特征。课堂学生的自主度、参与度、有效度和情趣度都较传统课堂有明显提高。

  为了使该模式更具可行性,学校制定了卓越课堂教学的“四级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价。四级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个体评价:学习能自主,思维较活跃,发言有见地,质疑较典型,学习有进步。小组评价:成员参与活动积极,合作交流主动有序,讨论意见民主集中,综合评价整体进步。班级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反馈较好,师生互动活跃,习惯养成较好,对比进步明显。教师评价:“学案”灵活使用,学生快乐体验,教师点拨精当,师生关系和谐,目标达成度高。

  “学、辩、练、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践,是基础教育改革一项科学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为卓越课堂的建设打造了成功的样本。

  “卓越课堂”的延伸地“校园中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为将教育优势发挥到极致,学校将活动向第二课堂延伸,设立了21种学生第二课堂综合实践选修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此外,学校结合“2+2”项目和“1+5”计划的总体要求,挖掘师资力量,开展系列辅助活动,激发了各层次学生渴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开展校园图书进班级活动。学校按一人一本的标准将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精选后借阅到班,班内自由交换,每月以班为单位交换阅读。鼓励学生勤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并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让资源效益最大化。

  开展校园管理“我参与”活动。学校组织的少年交警队、值日学生及文明礼仪监督员的身影穿梭于学校各个楼层,为学校植被标注“身份”,为学校活动设计徽标,为学校规划出谋划策。

  开展特长发展“我能行”活动。学校设立音乐、书法、美术、文学创作等选修课,不断激发着学生的潜能。每年有近百篇学生习作在国内各报刊发表,5人获市区级科技模型比赛大奖,1人获江津区区长奖;男子篮球队获全区初中组三连冠;全区学生运动会男女团体获双料冠军,其中3人打破区纪录,5人获得单项第一;多人书法作品入选市区级书展,1人作品入选国家级书展。

  校园中课堂已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第二大空间,不断拓展着教育的发生地,为学生的卓越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德育特色——三色教育为核心,开展红色激励教育、绿色成长教育和黑色警示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发展的空间。

  红色激励教育:以“爱国”为核心理念,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基本出发点,以搞好“节庆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现“爱国、爱校、爱家乡”的德育目标。

  绿色成长教育:以“感恩”为核心理念,以强化个体修养为基本出发点,以持久的“养成教育”及大量“校本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基本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提高公民素养、继承传统美德为基本目标,强调实践和体验,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为主要方式。

  黑色警示教育:以“超越”为核心理念,以抗拒“不良诱惑”为基本出发点,以开展禁毒、反邪教、法制、安全等典型主题教育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好适应社会为基本目标。

  “卓越课堂”的拓展地“社会大课堂”

  打造“卓越课堂”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因此,学校将“社会大课堂”作为卓越课堂的拓展地,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天地,使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知识,实现全面卓越的发展。

  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发现问题和感悟社会已经成为李市中学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的基本思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走进新农村,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社会大课堂活动内容新奇、丰富,不仅还原了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还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一改过去只是倾听、记录、讨论的方式,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模式近距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极体验,主动参与,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他们不仅能够总结研究过程和呈现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学会了沟通和合作,感受到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转化的成功和喜悦。

  不仅如此,学校还借助社会大课堂,开展社区敬老及专项宣传服务等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结语:十年磨一剑。如今,“卓越课堂”的建设已逐步完善,课程价值的多效化、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课程实施的自主化、课程评价的多维化得以凸显;“学、辩、练、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区产生极大反响;“三色教育”的活动育人特色得到进一步诠释。学校校风正、学风浓,校园育人氛围浓厚,师生文明蔚然成风。

  在“卓越课堂”的建设中,一批卓越的教师也涌现出来。青年物理教师王薪熟练运用学校创设的“学、辩、练、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赛课,获得全国一等奖。近5年,学校有17人被江津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江津名师”、“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育人女园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学校承担着重庆市级重点规划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江津区级课题18个。

  近10年来,学校已累计获得区(市、县)级以上各类集体表彰和奖励100余次。目前是“重庆市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已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重庆市示范初中”、“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等。

  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李市中学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卓越人生奠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校本培训如何华丽转身
周芙蓉:走进孩子内心的快乐
成就学生的卓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