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作业革命”的遐想
□ 成尚荣

  作业应当有一场根本性的变革,我们不妨称之为“作业革命”——不必对“革命”一词反感或畏惧,有的旧传统、旧习惯非来一次革命不可,否则,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变化。

  有位同事到了加拿大,送孩子去幼儿园。第一天,教师给孩子布置的任务是:寻找和储存种子。要求是每天一颗,一直要坚持40天,一天不落。40天后,孩子要把收集到的种子整理好,向全班小朋友作介绍。1天,2天,3天,每天一颗,有花的种子,有水果的种子,有向日葵的种子。可是,4天,5天,6天……能坚持得住吗?在妈妈的督促下,他坚持下去了。可是,7天,8天,9天……新的种子在哪里呀?那要去问大人,要从书上的图片去认识,要去田野、去花园、去植物园寻找。终于,他坚持了40天,找到了40颗种子。可是,每天的种子放哪里?会不会丢失?会不会发霉?会不会腐烂?又怎么整理?该怎么向小伙伴们介绍?……一个又一个问题,他都解决了,完成了作业,得到了小伙伴的掌声,得到了教师的赞扬。这就是作业。我看,这项作业完全可以给小学生、中学生做,也完全可以给大学生做,有兴趣的校长、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试一试。

  再说小学生的作业。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小去年寒假布置了一项作业,题目叫“情境作业单”,主要有3项:用心温暖冬天——到孤儿院、敬老院去慰问;点燃冬锻之火——寒风中锻炼身体;冬天里的童话——阅读一本童话书,想象编创一个童话故事。很诗意、很情境、很有意思,当然也很有意义。它似乎无关知识,但学生学到了另一种知识;它似乎无关乎成绩,但学生定会获得另一种分数。它关乎道德,关乎身体,关乎能力,关乎情操……尽管我还不知道作业完成的结果,但我相信,结果一定不差。

  由此,作业革命必须进行,作业革命也可行。无论什么样的作业,有一个本体性的问题,那就是:究竟什么是作业?作业究竟为了什么?一位资深教育者曾这样说:作业并不只是复习和巩固知识,更不是为了考试;作业是给学生提供又一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是作业的新定义,是新理念、新功能的再定位。显然,这一新定义带来的新定位,是对传统作业的一次革命。

  我是非常赞成这一新定义的。长期以来,我们牢记孔子“温故而知新”的信条,这没错,况且,对此我们领会还不深,做得还很不到位。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任何时候,教育教学改革都不能丢弃这一古训。不过,作业不能固守这一信条,还必须将其深化、拓展。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哪怕很稚嫩。从作业定义、功能上去认识,作业革命才会真正发生。

  让我们永远去寻找种子——那作业革命的本体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关于“作业革命”的遐想
课程 可以如此简单
“奇迹班”的经济课程
老师去哪儿啦
走向生活的语文课程
让旅游变“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