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商课程:成就更完整的人
□ 本期主持:黄 浩 夏祥程

  作为一种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情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自处以及如何与人相处。一些研究者指出,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情商是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训练来提高的。我们如何将情商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情商课程的开设,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好玩”的情商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嘴角上翘笑一笑’……”3月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五(3)班教室里,教师耿丽霞正在给学生上一节情商课。这节课的主题是“做情绪的主人”。上课一开始,耿丽霞就让学生回忆让自己笑得最开心的事情。“有一次妈妈说错话了,她说‘公鸡会下蛋,母鸡会打鸣’。”“王老师伸出了两个手指头,却说班里有3个学生考试得了满分。”……在老师的启发下,大家踊跃发言,课堂上一片欢笑声。

  这样有趣的情商课,在六合区的学校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从2013年10月开始,该区在40所小学和20所初中试点开讲情商课,对学生进行情商训练。怎样和别人友好相处?怎样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受到老师批评了该怎么办?……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面临的问题,都能在情商课上找到解决的方法。

  其实,早在两年前,六合区就曾在该区实验小学对情商教育进行了试点。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中,学校发现,开设情商课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家长的青睐。“比如说,有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异而整天郁郁寡欢,通过上情商课,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这名孩子最终走出了阴影,变得阳光自信了。”六合区教育局负责同志说,“我们相信,情商教育能够缓解青少年的不良情绪,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也是我们开设情商课最重要的初衷。”

  情商课究竟怎样上?这门新鲜的课程受到越来越多六合教育者们的关注。课程开设须以教材为基础。2013年3月,六合区邀请南京市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谷力领衔,组织多位心理学专家编写了《托起心中的小太阳——青少年情商知识读本》。也正是因为有了“情商读本”,系统的情商教育才得以实施。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情商读本”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低年级的“情商读本”配有汉语拼音和生动的图片,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读本内容,而初中生的“情商读本”则更多地关注学生青春期的一些心理特征。

  有了教材做保障,要上好情商课,更需优秀的教师来引导。在六合区双语小学,耿丽霞的表现得到了听课专家们的一致认可。比如幻灯机频频出故障,影响了上课进度,此时的她没有急躁,而是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幻灯机‘不太听话’,可是老师还是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大家说,老师的表现好不好啊?”她还特意安排两个学生分别饰演祖孙俩,演示“孙女”因“奶奶”乱收拾自己的东西而生气时,不同交流方式产生不一样后果,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话好好说”。“情商课很好玩,很轻松。”课后一名学生说,“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懂得了很多道理。”

  “教授情商课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我们的心理、品社和语文教师。除了专业能力外,我们更看重他们的性格和品质。”六合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徐德宏说,“换句话说,他们自己也应是‘高情商’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六合区将加大对情商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以优秀的师资队伍保障情商教育的顺利实施。

  情商教育刚刚起步,伴随其影响力的扩大,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下一阶段,该区要求各校将情商教育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同时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情商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并强化其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情商教育的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情智共赢;激励评价教师,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客观评价学校,推动情商教育实验不断走向深入。(潘玉娇)

  多开几节情商课如何

  曾经有两条新闻引起人们关注:河南教育学院段玉强老师的情商课开设5年,不但无人逃课,外班学生还常来蹭课。华东师大洪亚非老师开设《婚姻与爱情》选修课,设定84人上课,结果报名者接近500人。

  婚恋课、情商课得到大学生们的追捧,可以说明两点:他们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阶段,他们多数人没有受到这方面的良好教育。其实,类似的课不仅大学生喜欢,中小学生也欢迎。去年秋季,南京六合区就开始在全区小学和初中开讲情商课。

  婚恋观、情商,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它包括身体素质、道德水准、艺术修养,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等。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然而,从总体上说,除了家庭和社会相关教育的不足,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培养智力因素的课程偏多、难度偏大,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课程偏少,实效不足,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并且导致了很多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种种损害,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公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一些学生心理脆弱,一挨老师批评就出走甚至自杀;暴力倾向严重,恋爱失败或与同学发生摩擦,就对对方下毒手,等等。近年来,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人们感觉时有一股戾气弥漫社会,这里头固然有很复杂的原因,但就当事人个体来说,往往是因为其在学生时代,心理和性格就有严重缺陷,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矫正。

  学生是在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组成的大环境中成长的,培养学生的情商等非智力因素,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科学、系统、专门进行教育活动的机构,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作为。2000年,教育部基教司时任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中国中小学理科内容深而窄,难度应为世界第一,而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远远落后于欧美。十多年过去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偏差,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家庭和社会应当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教育部门也不妨统筹规划,对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系统的改革,适当减少培养智力因素的课程,降低难度;增加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走上社会前,不但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较好的身体素质、一定的艺术修养,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黄琳斌)

  据《江苏教育报》、《福建日报》综合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微语录
让课程打破学校围墙
近期征稿
情商课程:成就更完整的人
高效读写 慢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