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择校热的幕后推手
□ 本报记者  翟晋玉

  “择校热”高温不退,很大程度上和各地办学行为不规范有关,而办学行为不规范中,大量存在的“公参民办”学校,成为一块尤为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规范办学行为口号年年喊,整顿教育乱收费政府年年抓的无奈现状,傅建荣委员追问——

  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划定招生范围、确定入学对象、办理入学手续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恐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山西省副主委傅建荣说,造成择校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量存在“公参民办”学校。

  2013年7月11日,教育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3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校办学及收费行为”,“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五独立’标准,坚决纠正公办学校变相以民办学校名义高收费、乱收费行为……”。

  “然而,许多地区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傅建荣说,许多城市的“公参民办”学校无一所自建校舍,无一所标准化学校。有的与公办学校混在一个校园,有的学校场地狭小、办学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实验仪器设备与公办学校混用,专职教师配备不足,长期占用编制内公办学校教师。这些“公参民办”学校收了高价学费,并没有为国家积累办学资源,基本“分光吃尽”。有的甚至压缩免费公办校招生规模,扩大收费校招生规模,办学行为很不规范。它们成了“享受了公办、民办体制两方面的优惠,又不受两方面的约束,既吃着公办优质学校无形资产的老本,又捞着教育乱收费、百姓多掏钱的油水”的特殊群体。

  在傅建荣看来,这类“特殊”学校完全不执行“划片就近入学”规定,加剧了“择校热”,加剧了社会不公,加剧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类学校凭借国家多年倾斜投资形成优质学校的无形资产,高收费后少数学校和少数人享用,加剧了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师资待遇的两极分化,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背道而驰。”傅建荣说,这些学校的存在“大大损害了教育的声誉”,许多地方的行风评议,教育部门排名靠后,义务教育不义务,免费教育高收费,无权无钱进不去……

  傅建荣认为,加剧“择校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条子”现象愈演愈烈。在很多地方,每到招生时期,各地教育局长、优质学校校长都会收到数量巨大的“条子”,据说有的学校“条子生”占到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为了避免受到电话的狂轰滥炸,很多局长和校长不得不关闭手机,“消失”一段时间。“有的为了照顾领导关系不得已增加招生名额,严重干扰了正常招生秩序,破坏了公平原则。”傅建荣说。

  傅建荣提出,要缓解“择校热”,应进一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培育优质学校与改造薄弱学校同步进行。“要特别注重改造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居民附近都有好学校或‘差不多’的学校。”同时,整顿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校。“要在短时期内使其成为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的优质公办学校,参与‘就近入学划片分配’。也可通过吸纳社会资金和自身积累,精打细算,建设成为‘五独立’的标准化的优质民办学校。”

  “条子”现象也是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傅建荣表示,各地应把严禁领导干部写条子作为一项政治纪律,作为群众路线教育的一项成果,使百姓享有公平正义,使干部得以清廉为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师要首先成为思想者
重视青少年“营地教育”
顾明远:教育改革最新政策走向
谁是择校热的幕后推手
第三届全国民办中小学发展战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