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雕琢特殊孩子生命的殿堂(十三)
赵新芳

  在河北省邢台市特教学校,6对教师伉俪由于工作突出,且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均被大家善意地冠以不同的“雅号”,如:最早的双职工赵运昌、程海莉夫妇;年龄最大的特教家庭王金岩、陈江红夫妇;郎才女貌式组合贾少峰、刘晓燕夫妇;小有名气的特教专家沙延秋、田晓琳夫妇;最具才艺的搭档黄巨鹏、姜秋艳夫妇;年龄最小的郭省伟、王开琦夫妇。

  据了解,“伉俪现象”不仅在邢台市特教学校,而且在整个特教界都带有普遍性。为了了解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我饶有兴趣地从多个角度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并将了解到的情况梳理归纳,最后和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特殊的学生成就了特教行业的特殊姻缘”。

  几十年来,邢台市特教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新来的教师除了担任业务课之外,还至少要担任一年的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学生的生活。天冷了,叮嘱穿衣;教授洗脸、刷牙;指导学生洗衣、打扫宿舍卫生;辅导学生晚自习的作业;节假日还要帮着食堂给学生包包子、包饺子改善生活等。而这些日常生活琐事对于正常学生来说基本都是能自理的,但对于那些有着不同残疾的学生来说,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甚至是难上加难。

  我曾几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早晚“交接班”活动(即早晨由生活教师把学生交接给任课教师,晚自习之后再由任课教师将学生交接给生活教师,其间还有3次打饭、就餐)就见证了这一点,而且感悟颇深。我觉得,特教学校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生活及任课教师、家长以及义工们,与其说做着的是最平凡的一日常规工作,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不间断地传递着“爱”的接力棒!

  校长杨密婷如是说:“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底线就是保人数,也就是每时每刻都不能让一个学生离开我们的视线,离开了视线就有丢失的可能,因为这些残疾学生自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太差了,太需要我们呵护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求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在学生吃饭、睡觉、上课、文体活动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无缝隙监管和全方位交接。”

  我观察到,每个晚自习后,学生都是先走出教室排队,然后再按照盲班、智障、聋班的顺序,由小到大到操场排队,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按照花名册一一清点人数,之后,列队进入宿舍楼。进入宿舍楼后,值班教师和宿管员又一次清点人数,此时每一个班主任还要和宿管教师针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叮嘱交代一番。

  能让100多个不同残疾的学生及时就餐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每当看到那个场面,我的心灵都会受到冲击。

  盲班、智障的学生是需要教师特殊照顾的,经常要有两位教师站在打饭窗口,一一向学生介绍饭菜种类,询问学生吃什么?吃多少?还要帮助学生刷饭卡(多数低龄、智障学生的饭卡还需教师保管),最后又把端着饭菜的学生送到饭桌前。学生们也在互相帮助、自我管理着,学生会的干部一刻不停地维持着秩序,听障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不仅吃在最后,还不时地护送、帮扶着行动不便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爱”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气候!

  或许就是这种爱的元素成就了特教学校的“伉俪现象”。

  贾少峰、刘晓燕夫妇的恋爱经历就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做生活教师时,很少在一个组,往往是你上班、我下班,沟通的媒介就是值班本,在本上常常会看到他们这样的交接记录:“贾:已带某某去看病,早上吃药了,剩下的药放在盒子里,(一天三顿)要记得吃啊;刘:好的,某某着凉了,拉了一床,已收拾完,记得让她先打饭吃热的;贾:知道了,某某的耳机丢了,帮忙找一下……”

  如此这般,两颗爱心自然就交汇到了一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育生活的审思与救赎
赴一场春的约会
娘 子
不一样的孟子
桃花雨里
阅读舞蹈
生活因梦想而多彩
首届 “中国教师报·教育情怀”书画邀请赛
雕琢特殊孩子生命的殿堂(十三)
教师书架
春天的“腊”味
阳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