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营建学校教育生态

  (上接4版)

  学生是生态建设的核心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构建学校生态,“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江西省都昌徐埠中学教师王雪晴的观点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百灵学校校长王继山的观点不谋而合。王继山认为,“生态教育,不单指学习、生活环境的生态,更是教学、活动、课程的生态,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生态,是对儿童生命成长方式的认识,是对儿童权益的尊重,是对童年的捍卫。”

  因此,学生是学校生态建设的核心。构建和谐的学校生态,激活群落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管理提升学校的实践能力,通过评测包容并张扬学校的个性,使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拥有惠及一生的品质与能力,正是区域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正如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所指出的那样:构建学校生态,应“以人为本”,着力提高生态内所有成员的追求和品质。

  在武汉市洪山区,以南望山小学为代表的学校,通过校园文化、课堂文化、评价文化的构建,努力将“绿色”与“生态”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享受一片“绿色”的同时,感受到生态的重要,体悟生命的意义。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体局副局长原绿色,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学习。在纽约一所小学里,他发现教师要么一对一倾听学生阅读,要么随一个小组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师都呈现出关注个体的状态。教室里各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均按生活区、学习区、运动区等分区有序摆放,每一个学生的作品和学习情况进度都在教室里展出,都能受到关注。然而,“我们大部分学校,关注个体的意识都不够强。”原绿色表示。

  要解决这一矛盾,教育管理者就要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角色转变,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认为,应该“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还原课堂教学的原生态,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学生为核心,构建和谐学校生态,体现的是一种被称为生态智慧的全新价值取向。诚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科研部主任李嘉骏所言,生态智慧标志着人类文明由科学文化的二元悖论羁绊,走向生态文化的因子互联、和谐共生这一新发展趋向。在营建学校生态文化过程中,除了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的更新以外,更将向一种追求多元共生、和谐共赢的全新世界观转变。

  在这样的转变中,教育管理者任重道远。唯有行动,才能让这样的转变,引领教育走向更好的方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学校呼唤生态建设新机制
生态智慧
是一种哲学
乌兰察布:在课改中寻求幸福
如何营建学校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