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玮:这一次来对了
□ 本报记者 宋 鸽

  地处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交接地带的和平中学,是一所典型的郊区农村学校。2012年前,和平中学教师的日子过得“不慌不忙”:按时备课、上课,出了校门就是家门,唯一让人焦急的便是不断流失的生源。“生源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但这似乎与教师的关系也不大。”校长王玮谈起改革之初的情景时,对学校与教师的处境深表理解。

  这个洪山区中学唯一的女校长,任职于和平中学前,曾在百年老校武汉市文华中学工作了23年,也曾经于2007年,希望退下教学一线,将更多机会留给年轻教师。而她在一线的经验与对课改的敏锐观察,让区教育局领导决心将和平中学这所相对薄弱学校的课改重任交付于她。对于洪山区,王玮并不熟悉,但是对于改革,自称“上了岁数”的王玮,却一直都在追求。多年前在文华中学工作时,她就曾带领全校教师,深入地探讨和钻研课改,成绩斐然。

  对于想要退居二线的王玮来说,改革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接下来的人生该如何规划,她不得不面临重重困境。“看这个台阶,当时都是污渍斑斑的,现在它们虽然看起来仍然老旧,但起码是干净的。”王玮指着教学楼的台阶和楼道对记者说。没有好的环境,何谈享受教育?刚来到和平中学的王玮就和教师们一起,用钢丝球一点点地清洁台阶、楼道,规整校园、添置花草……渐渐地,校园有了生机,学生放学后也愿意多在学校待一会儿了。

  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王玮觉得比在名校取得锦上添花的成绩更有意义。而接下来,王玮要面对的则是“最难啃的骨头”——课堂教学。教师习惯了教,学生也习惯了被灌输,面对新课改的培训,很多教师都有抵触情绪。

  “课改其实变的是观念,不管课堂形式如何,抓住‘学’的本质,才是抓住了整个改革的灵魂。教师面对新观念的冲击,有抵触是好的,说明他们有原则、有坚持。”对于和平中学教师的评价,王玮向来都是积极的,“有所坚持,不随波逐流,在改革中是尤为重要的品质。这样的教师,一旦抓住改革的灵魂,就会与自己的坚持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成果。”

  作为学校的第一批课改接受者,教师胡顺芝接受培训不到3个月就上了示范课。“开始只想模仿,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谈到那次示范课,胡顺芝坦言,有点“慌”,“幸好校长一直在支持鼓励我,让我不要着急。”如今,走进胡顺芝的课堂,看到学生们积极的讨论和展示,王玮真是说不出的自豪。

  按照政策,还有几年,王玮就真的要“退”了,可是此时,她却觉得“时间太紧”。但是,如果真到了“退”的那一天,王玮也会觉得坦然,“因为我有一个成长起来的教师团队,还有一个个充满活力、阳光自信的好学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师成长
王玮:这一次来对了
彭彦:我和从前一样快乐
陈尚萍:改给自己看
陈琛:从舞台到讲台
朱敏:乘着梦想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