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视野

  教育不转型国家只能卖苦力

  陈志武在《教师博览》撰文 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美国教育体系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很多自我表述的机会,等学生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介绍产品和自己的研究与想法时,至少不会站在人面前就发抖,没办法说出话来。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到这个地步时,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上、品牌建立上、创新型国家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愿望和渴求时,实现这种教育转型尤其重要。

  文化的力量

  徐飞在《校长》撰文 大学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滋养和浸染的大学,情何以堪?然而,当下的很多高校似乎遗弃了文化,失去了灵魂。现在,一些高校经过多年的规模化发展,硬件建设迅速改善,很多学校堪称气派。然而,大楼林立,大师罕见,曾被人们视为文化和精神的圣地、学生人格涅槃的庄严学府,如今被诟病为曲学阿世、趋炎附势的官场和名利场,成为公众嘲讽的对象。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大学文化必须切实地肩负起应有的担当。哈佛大学荣誉校长洛丁根深刻指出,大学应是有着价值追求与精神内涵的心的家园,文化是大学的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精髓所在。没有文化的指引和召唤,大学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大学要积极从精神、制度、环境等多层面和多维度加强文化建设。大学更需秉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己任,以学术为志业,大力倡导和践行格物致知、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拒绝功利、力戒浮躁。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中,实现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历史性跨越。

  (钟原 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育者
拿什么拯救自己
新视野
本刊征稿
如何以心理健康促精神成长
教师最大的教育资源是什么
教育者 拿什么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