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读《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随想
□ 夏 歆

  初识《始终》是在一篇书评中,原以为作者是台湾的教师,当我翻开这本装帧精美且封面、翻页皆颇有创意的书时,才知道作者郑锦杭是浙江杭州人。

  这是一本蕴含温度的书,尤其是教师读者,更能从郑锦杭的笔墨间闻到时而淡雅时而浓烈的师者气息。书不厚,涵盖的领域却很宽泛,如建筑、哲学、电影、音乐、家装、读书、摄影、旅游、历史、教学、亲子互动等,有力地凸显出作者宽泛的兴趣和多元的研究领域。

  在书中,我第一次知道安藤忠雄和住吉的长屋,知道什么是建筑的静谧和明朗,知道建筑应“带给大众清澈、纯净的震动”。在书中,我随着作者一起体悟林语堂和谭盾,从哲学到音乐,我感受到幸福不是物质的无止境的攀比、追求、满足,再攀比、再追求、再满足,如此反复,无止无尽。谭盾的《陶乐:大地之声》,借泥土做乐器,却能奏出对大地的感恩。林语堂觉得,“自己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自己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就已心满意足,很快乐。”这种淡然、恬静在当下是何等的稀缺和珍贵。

  这让我想起,暑期去海边旅游,第一次看海,大海的辽阔无边让我消弭一切糟心和烦愁的事,当一波波的海浪击打在身上,几乎淹没整个身体时,那种害怕和无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力的微弱。和自然相比,人甚至不如蚂蚁。“我们应该怎样向自然致意,才可以以它为酵母,发酵出自己人生的盛宴,回馈自己终于可以成为虽然渺小,但是强壮的、自然的子民?”这里的自然不单指树木、鸟兽,也包含初始的人心和社会的公平、良心。

  郑锦杭在书中多次谈到建筑,也说及自己家装修设计的情形。因为对建筑的情有独钟,梁思成、林徽因自然成了作者的精神偶像。梁、林在建国后曾致力于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因为对老北京城墙被破坏的痛心疾首,而多次和当权者争执。可惜如果梁、林活到现在,看见当下古建筑保护的现状,不知又会作何感想。有外国游人感叹,中国的城市没有特点,千城一面,毫无区别。记得我去年去加拿大学习,看见多伦多大学内一座千年的建筑如今仍然在使用,安大略省府大楼是数百年的建筑,城内百年以上的房屋比比皆是,而反观国内建筑,不禁让人神伤,不仅老建筑消失了,很多新建筑的设计也让人大跌眼镜。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对读书的态度和我相同。我也坚持认为读书一定不能限制种类,什么类的书都要读,尤其是教师,面一定要广。郑锦杭在书中很形象地说:“专业就像海绵,浸到什么颜色的海水里,就会吸收到什么颜色。非专业的东西,是能反哺专业的。”在我看来,作者的读书历程可以成为新教师读书的目标路径——从学生时期的文学作品,到初为人师时的教学用书,再到后来涉猎历史、国学、传记、佛学文化等,作者的读书从小天地逐渐走向大宇宙。台湾著名出版人詹宏志说:“我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书,而是对于一个更大的世界的向往。”诚如斯言,读书不是功利行为,而是一种修行、一种拓展和延伸。万丈红尘是道场。书的终极意义,在于辅你不尽的修为,仿佛忠贞的伴侣。

  昨天,我和学校两位刚上岗的新教师谈话,向她们推荐了这本书,我相信当她们看完了这本记录着郑锦杭老师成长历程的饱含真情的书时,她们的教育人生一定会展现出鲜亮的光彩。于她们如此,于我亦然。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师书架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生命之舞
慢慢向我走来的温暖生活
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与梦想结缘
唱响苗岭谣
春天的“腊”味
黄昏的书卷
阳光教师
雕琢特殊孩子生命的殿堂(十五)
中国教师报千校阅读联盟行动计划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