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的红利
□ 李奇勇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大改不可的地步。学生困顿、教师迷惘、政府苦恼、群众不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广受诟病。因此,人们也对教育综合改革抱以更多的期盼。但是,教育综合改革范围广泛,而且受制于经济、社会的改革深化和教育制度顶层设计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有大突破。当人们对教育改革的热切期盼不能及时得到回应,舆论便积聚成强烈的改革压力。

  改革刻不容缓,却也不能操之过急。经济领域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深耕,如今可释放的红利仍旧有限。政治领域的改革属于顶层设计,民众只能抱以信任和祝福。唯有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可以人人有观察、人人有观点。不改,或者慢改,群众有意见;虚改,或者假改,群众不答应。因此,教育改革必须立说立行、即刻启航。

  对于这一点,教育相关部门也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同时将改革的焦点再次锁定在课堂、课程,明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已定,即构建一个“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体系。但是,改革的路径选择和节奏的把握,不是一件容易事。彼岸遥遥可及,改革从何时何地开始,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胆识。然而,纵览现实,已经有很多人做出了选择——教育改革从课改开始。

  确定课改为教育改革的马前卒、先行军,就抓住了课堂、课程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关键环节,既正面回答了改不改的问题,又在改革初期,回避了牵扯其他系统、利益的难题,遵循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规律和“先易后难”的改革法则。由于教育具有社会性,课改也可以给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最直接的触动。改革就在身边,变化始自你我。只有积极践行改革,才能收获课改的果实——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许多学校的课堂在课改后变得生动、温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然而,这一切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会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便有了自我更新、自我改善的内在需求。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课堂的最大弊端是重教不重学,课改对此进行了革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学生对学知识充满了兴趣和劲头,学习效率也大幅提高。

  让师生重获自信。师生的良性互动是学校教育生态的精准呈现。从改变学校生态入手,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教学由单向灌输型,向双向合作型转变,由低效重负型向高效低负型转变。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越来越会学、越来越自信。这样的正能量传递给教师,使教师重拾被人需要、受人尊重的幸福和自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有学上”的问题渐渐让位于“上好学”的矛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办学硬件条件基本达标的前提下,关注内涵发展,注重教育的公平与质量,让更多人“上好学”。

  公平与质量是教育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不能像硬件条件改善那样靠投入解决,必须依赖于课改等教育改革方式的深化。课改并不排斥分数,而是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激活学生、解放教师,构建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提升教育的软实力,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均衡发展的目标。

  (作者系国家督学、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让教育的天空不再雾霾
课改的红利
请将课堂还给学生
图说区事
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
问政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