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设计课堂流程
□ 本报编辑部

  高效课堂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流程上,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环节?独学、对学、群学究竟应该如何操作?须注意什么问题?大小展示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有怎样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整理导学案,达标检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在高效课堂各个环节,教师、组长、组员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在践行高效课堂的学校里,教师时常传出这样的疑惑:“课上每个小组都展示,会花掉很多时间,很可能导致课上不完,怎么办?”“学生对打分评价的热情越来越低,为什么?”“学生自学与对学时无所适从,也不知道他们学会没有,怎么办?”……

  事实上,这些看似不同的问题,都指向了一个原因——流程不清晰。那么,一套完整的高效课堂流程究竟是什么样?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五步三查”的教学流程依然是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范式,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不同学科等都有着广泛的课堂建设指导意义。它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在课改初期容易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它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很好地解决了新课程理念“顶天立地”的问题。

  今天走在课改路上的很多学校,不论其课堂模式如何,大多直接沿用“五步三查”的课堂模式,或者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变,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这里我们仍将重点介绍“五步三查”课堂流程的基本操作方法,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其加以丰富。

  基本概念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操作详解

  1. 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步骤:

  ① 复习提问导入或课前检测导入

  ② 预备知识导入

  ③ 提出一类问题解决思路导入

  ④ 创设认知冲突导入

  注意事项:

  ① 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提问、不讲解、不展示、不点评。

  ② 忌教师展示文采

  (二)出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

  ① 从题目引出学习目标

  ② 出示学习目标(小学一、二年级教师读,高年级学生集体读学习目标)

  ③ 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包括重点)及学习流程

  注意事项:1. 不能把教学目标当作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 学习目标叙述要规范:叙述一个完整学习目标必须包含4个核心元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即:谁(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可测、分层。

  (三)独学

  独学的流程:读(学案、课本)与画——思与记——独立做——标疑惑。独学的方法:“裸学”(自己看)——助学(借助工具书)——记学(不看资料记忆)——量学(学会举一反三)。

  注意事项:独学时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翻动书本、练习本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独学过程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遇到与己无关的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独学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独立学习,全面完成习题,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答案,列出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第一次学情调查: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教师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2. 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对学的流程:分享——求教——讨论——结论或疑惑。方法:对议(共同商议)——对抗(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问(互相提问)——对查(互相检查)。

  群学的流程:帮学——合学——研学——提出班级讨论问题。群学的目的:解决共性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对学与群学,可以合称为“合学”。

  小组合学形式:组长组织并选择适合本组的形式。(1)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2)组长重点讲解,组员发问;(3)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4)中等生讲,优等生追问,潜能生提问;(5)独立思考,争议时讨论。

  注意事项:①小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对子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小组交流: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习探究(合作、互动)化。

  

  3. 展示(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展示原则: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展示,展错不展对,不重复展示,潜能生能展示的尽量不叫优等生展示,提倡采用对抗、辩论、质疑等动态展示、同步展示,不要零星展示,要系统展示,小展示能完成的就不要用大展示,不要只有“示”没有“展”。为节省时间,可以把合学与展示同步进行。

  展示方法:

  展示流程:读(念所得答案)——背(记下答案内容)——说(用自己的话)——演(通过情景剧等形式表演出来);

  思维层次:写、说答案——说答案怎么得来的——说自己是如何思考包括中间遇到的挫折、困惑(思维过程)。

  例如习题展示流程:1. 题中条件是什么?是否存在隐含条件?2. 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3. 解题的思路是什么?4. 破题的首选切入点在哪里?5. 解此题的关键何在?6. 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7. 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问题?8.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9. 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巧妙在什么地方?

  注意事项: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重在“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1)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比如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在小展示或者之前的学生独学、对学或者群学中解决完成。

  (2)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比如在分工上有的负责解题步骤或基本思路,有的负责解题方法和疑难解析,有的负责规律总结和问题拓展,等等。

  (3)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4)创生性:所谓创生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低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总之,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4. 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流程:

  ① 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画知识树或知识纲目),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用双色笔标记重点内容。学案整理一方面为了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②对子检查。结为对子的学生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尤其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的落实。

  ③学习反思或学后记。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④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最终要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要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在高效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组长、组员各自的职责(角色分工)见下表:

流程       教 师                                                                                          组 长                                                                   组 员

独        1. 设置好90%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                                                                           1. 自己先完成学习任务,并督促本组成员圆满完成自学任务。                                           1. 不交头接耳,不互相讨论,独立思考,完成自学任务。

         2. 说明自学的目标、方法、流程与要求。                                                                           2. 提醒违纪同学,不能打扰他人。                                                       2. 主动接受组长或对子对自学情况的检查。

学        3. 出示答案,让学生自改、互改或小组长批改。                                                                       3. 按老师要求,协助老师完成自学情况的检查工作。                                               3. 认真纠正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带入对学环节。

合        1. 设置好有讨论价值的讨论题。                                                                               1. 保证全组所有成员认真参与合作讨论。                                                    1. 先独立思考,对讨论题有自己的初步想法(或答案)。

         2. 明确合作的内容、流程、方法与要求。                                                                           2. 确定讨论形式及小组展示分工与展示排练。                                                  2. 对自己不会或不明白的地方,用双色笔做标记,合作时向对子或同组同学求助。

学        3. 巡视合作过程,及时指导薄弱小组。                                                                           3. 选用自己讲或帮扶形式,确保讨论结束,让全员明白。                                             3. 优等生讲,潜能生要认真听,不懂发问。

         4. 发现典型题或典型小组,确定展示对象(小组或个人)。                                                                                                                                         4. 服从组长安排,做好展示准备工作。

展        1. 按照薄弱组优先的原则,确定展示小组,鼓励不同形式或有创意的展示。                                                           1. 选派展示或点评选手。                                                           1. 展示要面向同学;有适当的导入语,尽量采用较高层次的展示形式。

         2. 对展示者可采用追问的形式让其讲明白、讲精确。                                                                     2. 鼓励潜能生大胆展示。                                                           2. 非展示者要认真倾听,发现问题及时质疑、补充。

示        3. 做好质疑、对抗的点火工作。                                                                               3. 指导小组展示礼仪。                                                            3. 展示者要虚心听取别人的评价意见。点评者要先讲优点再说不足。

         4. 为优秀小组的展示加分。                                                                                                                                                       4. 对有价值的展示内容,快速做好笔记。

点        1. 针对展示者所展示内容,激发质疑、对抗。                                                                         1. 把本组共性问题反馈给老师,以便得到集体解答。                                               1. 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

         2. 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拓展、深化、升华与总结。                                                                     2. 根据老师的点拨,改进与完善本组展示的成果。                                                2. 及时质疑与发问。

拨        3. 对展示错的要纠正,对的或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                                                                                                                                           3. 认真思考通过老师点拨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及时向老师请教。

         4. 不做重复、无意义的评价,语言规范。                                                                                                                                                  

达        1. 课前拟好训练或检测的题目,题目要精选,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且检测目标要紧扣学习目标。                                                 1. 率先完成练习与检测任务。                                                         1. 不讨论,不看书与资料,独立完成练习或检测题目。

标        2. 指导答题的方法与要求。                                                                                 2. 协调老师作抽查与普查工作。                                                        2. 根据答案,自我订正,并接受同学或老师的检查。

检        3. 出示答案,指导学生自改、对改或组改,抽查与普查学习效果。                                                               3. 发现共性与个性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本组学情。                                               3. 总结得失。

测                                                                                                                                                                            

  说明:“五步三查”是基于高效课堂一般模式下一课时的内容来设计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可以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只有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习才能更高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五步三查”
变式
如何设计课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