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课改需要怎样的
新文化?

  20.新课改要匹配什么样的新文化?

  答:新课改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支持体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支持新课堂的学校文化主要有以下6种:

  一是校长文化。校长文化,也叫管理文化。一个学校离开了管理,将成为一盘散沙;同样,如果没有校长力推,新课改就如一个交响乐团没有指挥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教师文化。教师个体的文化素养与团队的文化精神,一同构成了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内涵有很多,主要是教学文化、教研文化和科研文化。教师文化主导着课堂文化。

  三是课程文化。一般情况下的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最大的课程”这一理念的提出,促进了教育者对学生资源、学习主人的重新认识。此外,很多学校强调“特色化办学”,实际上,特色化学校往往是由特色化课程决定的。可以说,课程文化是学校最显著的特色文化。

  四是课堂文化。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班级是学生的学习场、生活场与精神场。高效课堂通过“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四部曲,重建课堂的新生态,也创生了别具特色的新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内涵丰富,包括课堂关系文化、导学案文化、小组建设文化、课堂流程文化、多元评价文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文化等。

  五是学生文化。学校教育是一个文化育人的过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将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成果”。

  六是环境文化。环境之于育人,它是一个教育场;环境之于课程,它又是一个课程场。这正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校园环境文化。

  综上所述,什么是学校新文化?一个公式或许能更清楚地表述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场文化+人文化=(校园环境文化+人际环境文化+内心环境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人育文化+文化育人=人文。

  

  21.怎样创新学习型课堂文化?

  答:学习型课堂文化是一个文化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不断创新、创生与创造的过程。

  分组形式的创新。除常规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形式之外,根据不同学情、不同课型和不同学习需要,还可以采用同质分组、主题分组、动态分组、网络分组等形式。分组形式不是目的,有利于合作学习才是目的。

  学习流程的细化。课堂环节可以细化为一个个教学活动,比如,对学可分为对议、对抗、对问、对查4种形式,以及分享、求教、讨论、结论4个步骤。又如,群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c类学生求教b类学生,b类学生求教a类学生;组长主讲,组员倾听,不会者质疑;有疑问者质疑,组长指定人选答辩,最后组长点评;潜能生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中等生讲,优等生追问,潜能生提问。

  规则规范的建立。为保障学习小组的高效运转,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些规则与规范。比如,不断强化“会倾听、不打扰、请归位、请等待”等规则意识,形成学生内在的秩序感;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行为、发言行为、求助行为、帮助行为、管理行为等,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什么、怎样学”是新课堂关注的焦点,高效学习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通识学法、个性学法与思维方法。遇到学生可能学不会的知识,教师要提供背景知识、已学知识、相关知识,为学生“铺路搭桥”。只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把握学情的起点,这是一切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

  评价体系的建构。本着“让评产生价”的原则,课堂中应该拉长评价链条,让新课堂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接起来,让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和谐互动,课改初期放大评价,课改中期灵活评价,课改后期淡化评价。

  

  22.可否提供一个学校文化的理想建构模型?

  答:学校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理想的建构模型永远在创造之中。不过,根据一些学校打造学校文化的经验,可以提出一个“盖房式”的学校文化建构模型,供大家参考。

  第一,心中要有一座“房子”。校长要打造什么样的学校文化,一定要胸有成竹,深思熟虑,心中有一个清晰的学校文化的轮廓与愿景。这是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关键,是要选择并确定一个适合自己校情且能表现学校核心办学思想的文化主题。当下许多学校的文化没有主题,或主题不鲜明,而优秀的学校文化,犹如一篇文章,必须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判断一个文化主题是否有价值,有3条标准:有说头——独创性;有做头——操作性;有看头——成果性。

  第二,为“房顶”找到几根“支柱”。如果把“房顶”比作校长文化的话,那么,用什么来支撑校长文化呢?一般说来,有5根“支柱”:环境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这5根“支柱”,其实就是建设学校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可以整体推进,也可以逐项打造,甚至可以先做亮一个“点”,再做好一个“面”,最后做成一个“体”。

  第三,为每根“支柱”造几块“基石”。要让环境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这5根“支柱”坚挺有力,必须为每根“支柱”下面放进几块“基石”:创新的做法、典型的案例、感人的故事、文化的特点、显性的成果。有了这5块“基石”,不仅可以让学校文化的“大厦”安稳如山,还能让学校文化显得厚重而丰实。

  总之,学校文化建构“盖房”说,是一个通俗的比喻。学校文化如果按照以上三部曲去打造,学校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就基本建构起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也就随之创生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进行到一定阶段,还需要固定的模式吗?
新课改需要怎样的
新文化?
课改中,如何处理好高效课堂中的几对关系?
高效课堂学习测试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