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励多样思维
□ 黄争胜

  年级:四年级

  学科:数学

  内容:乘法分配律

  

  课堂流程:

  1. 学生根据导学案,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进行探索。

  2.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和群学,初步掌握乘法分配律。

  3. 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效果,探讨乘法分配律使用规律。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学习班长进行总结。

  

  校长点评:

  利用知识迁移。在本单元的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掌握了一些运算定律。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抛出乘法分配率,而是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让他们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验证,然后自己推导出乘法分配率,并利用分配率解决一些基础性习题。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延续性,也能激发他们进行深度思考。

  注重思维方法。在展示和交流过程中,各组通过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等方式,用文字、图案、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拥有了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但这堂课的不足是,教师缺少更深层次的引导。这些方法都是表面性的、针对习题的,实际上,数学的学科内涵应该是通过习题深入到思维层面。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解决习题的基础上,能够归纳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正是从知识到能力、从方法到思维的深化。

  抓住课堂生成点。在展示和交流中,有几个小组对一例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过程起了争论,他们经过比较,排除了一种较烦琐的方法。但是对其他几种方法,学生争持不下。这其实是课堂中的一个生成点,教师应该顺势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几种方法的内涵,增强其数学思维。但这时教师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在学生无法解决之后,宣布了自己的答案。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答案进行分析和对比,剖析多样化答案中的“同和异”、“优和劣”,逐步找出最优化的答案。另一方面,课堂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以致用,利用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课堂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可以与快速运算和简便运算相联系。当课堂中出现了这个生成点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把握,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完成知识拓展了。

  总体来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探索、交流,展示了解决相同问题的不同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不管哪一种方法,都应该支持和鼓励,要使学生充分享受探索的乐趣。教师应该相信,随着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最优化的答案自然会被发现。

  (作者系陕西省户县大王镇中心校校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创意评价方案
■我在干吗
评价转型促进课堂转型
鼓励多样思维
征稿启事
突破“作文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