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间操
不应是“速成景观”
□ 贾宪章

  司空见惯的课间操,平日并不太引人注目,但事实上,课间操不仅是校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平台,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其他校园活动一样,课间操能否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形成可供学习的“经验”,打造可供参观的“特色”,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然而,现实是,一些学校的课间操已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速成景观”。

  “内向吸引型景观”——体育、音乐、舞蹈各学科教师某天一起携手“创意”,不久,校园里那一招一式的广播体操就不见了身影,无论是威猛的少年军体拳,还是欢快的秧歌,或者是动感的健美操、热烈的拉丁舞、多变的街舞,都会让全校师生“眼前一亮”。

  “合作推广型景观”——有的学校突发奇想,将有体育特长、健身爱好的学生家长邀请进学校作为专家,一番研磨之后,学校按照专家的建议购置课间操辅助用品,家长们则利用体育课传授基本动作。没多久,“耍双截棍”、“抖空竹”、“表演太极剑”等新鲜玩意就变成了课间操的“新景观”。

  “外向展示型景观”——为每个班级画好“专用路线”,经过短时间强化训练,学生就可以准确跟随音乐从教学楼列队走向操场,几十个班级各行其道,秩序井然;为每个学生画好脚下的“桩点”,“依点列队”、“依点做操”可以轻松保证学生一到操场,没有口令也会快速形成广播操队形。即使仍是没啥新意的广播体操,却可以“赏心悦目”得让参观者拍手叫绝。

  “校不在大,有操则名。”面对这些“速成的景观”,套用这句古人的话来概括“造景人”的心境再确切不过了。想方设法提升课间操的自身魅力和校园影响力,这样的初衷无可厚非。如果仅仅将其视为吸引眼球的“速成景观”,仅仅是应付验收的“一阵风工程”,不仅严重偏离了课间操存在的初衷,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课间操是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观测窗口”。一是全程观测师生对活动内容的选择趋向,及时了解他们对原有健身内容的喜好状况、对现有内容选择的接纳状况,便于及时调整课间操的具体设计。二是全程观测师生对活动形式的兴趣指数,及时对比不同活动形式的实际健身效果,及时变换和丰富课间操的有效模式,让课间操真正成为师生自主健身的快乐空间。三是全程观测师生在活动环节中的不同表现,及时发现课间操存在的细节问题,及时开展优化,不断提高师生实际锻炼效果。

  课间操是校园行为文化养成过程的“检验明镜”。一是有效检验师生守纪水平的“显微镜”。二是有效检验师生精神风貌的“放大镜”,课间操活动内容虽然有限,却是一个动静结合、相互协作的校园展示活动,可以清晰对比出每一名学生或每一个班级在情绪、动作、协作等不同方面的差异,可以及时找到根源,提振师生精神。

  课间操是校园常规管理推进过程的“规范平台”。一是可以让师生在参与过程中找到“榜样”。二是可以让班级在不同环节得到“启示”,每个班级的管理方式不同,在实际活动中所呈现的具体状态自然存在差距,每天一次的“比较”其实就一个规范过程,可让落后的班级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课间操绝不能仅仅成为校园吸引眼球的“速成景观”,而应该真正从师生的需求出发,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让师生不仅感受到“快乐”,还要收获些“好处”。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微语录
走进“创客”时代
课间操
不应是“速成景观”
一所村小的“课程超市”
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