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4,新课堂突破了什么
□ 本报记者 金 锐

  2014年,课堂教学改革完成了新的突破与升级。在理论层面,教育者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指向与归宿,系统地勾画出新课堂的“行走路线图”。在具体实践层面,单一的课型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许多学校开始尝试符合学情、体现学科内涵的新课型建设;新技术的发展,让课堂更加灵动、更加充实,也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新课堂向着现代化教育又迈进了一大步;更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也让师生受益匪浅,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开始尝试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而“无师课堂”的提出,则将课堂改革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年度的节点,让我们一起回顾——

  理念突破·课堂改革步入深水区

  从课堂结构到教学关系的调整,再到教学意义的跃升,新课堂在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14年,在“道”的角度,新课堂完成了从“求效”向“追魂”的跨越,即从追求课堂效率转向思考教育本质,让课堂在承担“获取知识”的功能以外,进一步成为学生的“精神场”与“生活场”;在“术”的角度,新课堂完成了从“改课”到“改学”,再到“改法”的“三步走”建设。

  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它应该有3色:红色信念、蓝色希望、绿色成长。教育的道德是给人理想,教育的不道德则是剥夺人的理想。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只是为“求效”,而是为“追魂”,是为了培育性格、品格、人格,不仅是在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也是在改革生活的方式与方法。教育的魂究竟是什么?应该是“教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校长的奋斗目标”、“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教师的奋斗目标”。  ——第504期《2014:从求效到追魂》

  

  现代教育有两大使命:一是发现学生,二是发展学生。新课堂的出发点是发展生命、提升生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能不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学习的发生必须先满足3个条件:第一,拥有认知的基础;第二,拥有学习的动力;第三,拥有学习的环境。没有这3个条件作为前提,再好的方法都是无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第504期《新课堂建设“三步走”》

  

  能力本位就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要与生命联系、与生活联系、与社会联系、与时代联系。换句话说,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落实能力本位的培养,学生就仅仅是在机械地读书、做题而已。没有课堂转型,学生的减负就缺少了凭借。  ——第523期《突破高效课堂“高原困境”》

  课型突破·从学科内涵走向课型创新

  高效课堂的“样板化”流程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检测反馈”。然而,这种流程并非一成不变的,当教师熟悉了高效课堂操作流程后,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安排,对流程进行调整,或者将流程中的某一环节固化为独立课型。同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也会有与之相配合的课型创新。当然,课型创新的背后,一定伴随着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整体调控。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全面掌握多种课型,比如自习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要进行学科课型研究,比如数学学科的概念课、计算课、应用课等,语文学科的阅读课、诗词课、作文课等,力争体现出学科内涵。  ——第506期《介绍几种新课型》

  

  发现课、分享课、验收课,这3种课型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暴露问题、分享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在一次次的学情了解中,看到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教师不应回避问题,而应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更好地关注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当教师改变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后,才能真正发挥在课堂上的作用。  ——第509期《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

  

  各种新课型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几种课型的关联是——自主学习课熟悉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暴露学情;合作探究课初步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进行问题的再发现、再生成;表演展示课利用自主学习课和合作探究课生成的问题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集中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现才华、教师发现问题。  ——第510期《构建系统化课型》

  

  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是分析学生试卷完成情况,纠正检测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自助餐式课堂适用于反馈课、讲评课等课型,利用分组板书和循环小展示等策略,主要解决板书内容多、速度慢和生成资源少等相关问题;游艺大课堂以问题为切入口,整合教学资源,围绕课堂目标,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生本化的专题;整理课是学生以知识整理为主要内容,以自我梳理、同伴互助、教师点拨为主要形式,以建立个性化学习策略和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的一种课型。  ——第523期《课堂微创新》

  技术突破·新技术助推新课堂

  新技术对课堂教学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教学辅助工具的升级:从纸质到电子、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在此基础上,新技术还应该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从理念到实践、从工具到文化,全方位完成课堂的升级,打造面向未来的全新课堂模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感应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具有课件播放、音频视频放映、资源库调用、网络资源应用等各项功能,能够实现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具体来讲,电子白板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向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子白板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可以反复使用的资源库。 ——第517期《导学案的电子身》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师将电子白板作为展示平台来使用;第二个层次是教师结合电子白板的自身特点,利用其配套软件,动手制作一些课件;第三个层次是教师将新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 ——第518期《挖掘电子白板的课堂潜力》

  

  笔记本电脑的课堂学习功能,绝不仅仅限于教材的无纸化,教师还应该在学习的相关节点,嵌入微课程、动画、音像、三维模型、仿真实验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便于他们更充分地展开自主学习。笔记本电脑中有一些特别的设计,如加速度计算、三轴陀螺仪、指南针功能等,能够提供许多有趣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利用重力感应来学习平衡,利用专业软件测量某个表面是否水平,甚至还可以利用游戏“愤怒的小鸟”来计算力量和角度……  ——第521期《笔记本电脑打破学习边界》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率;打破了固定的教学场所,使“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变成现实,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同时,这种模式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需要按照剧本表演,转而需要的是规划课程,在深入分析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学案,设计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通过设计微课,准备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帮助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提升与迁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与点拨。  ——第520期《“洋为中用”的翻转课堂》

  学法突破·有多少工具可以支持学习

  新课堂追求课堂效率,除了改变课堂模式外,还应注重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可以与新课堂完美“嫁接”,因为二者的理念基础是统一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感、认知程度等多方面情况。

  思维导图图文并用,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用图像、颜色等形式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大脑潜能。作为学习工具的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导学案的深度和广度,活跃课堂,有利于促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智模式,进而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在导学案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堂学习更加系统、科学、有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左右脑的机能,使抽象思维、复杂计算能力和形象思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524期《思维导图升级展示》

  

  微课程是一种新的知识呈现与传播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是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成果。微课程主题突出、简洁明快,时间短、效率高,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微课程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便于建构,每一个微课程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主题,结构完整、主题突出,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随意组合,还可以嵌入许多相关的其他内容;便于使用,微课程简短明了,便于上传网络,也便于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新媒体进行整合与传播。  ——第532期《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高效读写”的感知能力课程体系是“入口”,主要内容有全方位感知、动态立体感知、整体感知、注意力训练(定点凝视、舒尔特表)、记忆能力训练(连锁、谐音、编码与解码)等;“高效读写”的思维能力课程体系是“过程”,主要内容有多维思维(概括与分离、联想与想象、矛盾思维、关系思维)和绘制思维导图等;“高效读写”的创造能力课程体系是“出口”,主要内容有人际合作交流展示、演讲与口才、作品创作、阅读解题策略、完善学习流程等。  ——第532期《关注学习者的“高效读写”》

  模式突破·“无师课堂”引发的讨论

  2014年,“无师课堂”这个名词“火”了。伴随着这个新名词,许多教育者开始思考: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和角色应该是什么?如何更充分地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如果教师不出现在课堂上,如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有哪些曾经被忽略的工作?好课堂应该具备哪些要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一种新的课堂改革路径渐渐清晰起来……

  教育产出与企业生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育所要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颗颗敏感的心。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快乐民主的氛围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空间不应局限在学习小组之内,也可以在组外;不仅可以在课内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习。只要是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场所,只要是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保障探究效果的方式,教师都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尝试。  ——第527期《好课堂应该什么样》

  

  “无师课堂”不是“消灭”教师,而是鼓励教师彻底放手,从而在解放学生的同时解放自己。“去控制”不是去除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引领,相反,教师恰恰应着重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让他们学会做人。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也不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延伸至学校时空的方方面面。从“0+45”课堂模式到“无师课堂”,相同点都是“不讲”。从表面看,杜郎口中学绕了一圈又回归到了原点,但这其中却又有本质的不同。当初的“0+45”是“矫枉过正”,现在的“无师课堂”则是“水到渠成”。  ——第521期《崔其升究竟超越了什么》

  

  导学案是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因此导学案退出了杜郎口的课堂;课堂虽然减少了教师的讲授,但学生依然被教师的思维控制着、牵制着,因此教师退出了杜郎口的教室。在这样的课堂上,我看到的是学生行云流水般的表现。隔窗相望的教学,不是师生相忘于江湖,只是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合乎道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第523期《杜郎口小学引发的围观风暴》

  

  所谓“无师课堂”,并不是“去教师”、不要教师,也不是靠打压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来成就“以学为本”。“无师”是一种课堂转型的呼唤——课堂要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求效果、求快乐、求成长,教师也要学会从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别忘了教学的本质追求,就是“教学生学”。如果教师总是执着于“教”,那他就会认为“教即是学”,甚至会认为“不教就不能学”。长此以往,教学就会进入“三迷”状态:迷信教参、迷恋教案、痴迷课件。一旦课堂被“三迷”捆绑,也就进入了“死胡同”,这正是传统课堂的症结所在。“无师课堂”实现了教师角色、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找到了“接地气”的注解。教师将会与学生实现“三同”关系:同学、同展、同练。在“三同”中,尤其要强化“同学”意识,发现共同语言、凝聚共同价值。  ——第539期《“无师课堂”在呼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2014,新课堂突破了什么
这一年——
我们举办的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