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教师报第十届中国名校长高峰会议在山东杜郎口中学举行,千名校长共议——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尽管是在深冬,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校长从四面八方赶来,相约在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在这里共同见证一次温暖人心的年度盛会。

  2014年12月28日,本报与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名校长高峰会议上,20余名教育界内外的专家学者一起论道课改。作为中国教师报发起的品牌活动,10年来,活动先后走进哈尔滨、南昌、无锡、济南、北京等城市,已成为分享创新成果,引领课改方向,帮助校长突破管理瓶颈的重要平台。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这是开幕式上,杜郎口中学两名学生现场采访台下参会代表时抛出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成了两天会议中不少专家谈论的焦点。

  “学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不是让他们光学知识。如果一天到晚让孩子做题,一天到晚做功课,他也不与别人沟通,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他将来不会有健全的人格。”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大会上特别强调。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副主任、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主题演讲中同样谈到了她对好学校的定义。“好学校就是一群老师和一群孩子在一起能够生动生活的地方。学校是一群人生动生活的地方,哪怕是有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一起生活。”刘希娅主张,好学校要从孩子的立场思考一切问题,要让孩子当前有童年,未来可持续。而作为校长,核心的工作就是价值的引领,把一种共识或一种追求,变成所有老师甚至孩子们的追求。

  “什么是好学校,如果我们从过去的话语体系来看,在很多人眼里,好学校就是重点学校,好学校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如果把好学校的内涵等同于重点学校,等同于少数人上好学校的升学阶梯的学校,我想我们是不能满足老百姓对好学校的诉求的。”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好学校应该回到尊重孩子的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成长道路,我们只有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才能够开创出好学校新的时代内涵。为孩子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为孩子们提供适合的课程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北京市京源学校副校长孙清亚认为,好学校一定是超越分数的学校,好学校是要用60年时间才能回答的。学生毕业后,每隔20年向母校汇报一次:第一个20年,向母校汇报你在干什么,指向德育;第二个20年让母校知道你干成了什么,指向智育;第三个20年让母校知道你是否还活着,指向的是体育,3个20年。

  会议现场还安排了学生对与会者进行了采访。在接受“小记者”访问时,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第十八小学校长赵广钧这样表达了对好学校的理解:“好学校一定是指向人的,一定是尊重、接纳、包容孩子的。”

  而在回答“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这个问题时,本次会议还集中围绕“课堂和课程”两大主题,向与会代表抛出了4个思考题:即在终身学习时代,如何重建未来的学习,如何用课改造学校,如何通过改革把教学放大成教育,如何用新技术支持教育改革。在两天的主题演讲、微型报告、沙龙对话和课堂观摩中,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回应,尤其是会议还特别“跨界”邀请了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叶延红,元创维集团管理学院院长、德鲁克管理学院教授毕波等企业界专家,让与会校长分享了一种跨界交流的思想盛宴。

  河南省长垣县步步高学校校长方玉英参会的间隙,在自己的微信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29日上午,两个小时的校长微报告在3个分会场同步进行,每个会场都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宁静、专注、虔诚3个关键词,是对参会者学习状态最准确的描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杜郎口中学又一次国旗升起的星期一,1000多名代表聚义课改,碰撞智慧,为了人的发展,拥抱变革。”

  贵州省思南县教育局一行32人的参会团队,每天坚持通过微信发布参会简报。一位校长在参会感言中说:“每次参加中国教师报组织的会议,总能汲取营养,找到共识,坚定信心。我又一次认识到:课改真的贵在行动,赢在坚持。”正如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在开幕式上所说的,不是因为条件成熟了才行动,而是行动了才能创造条件;不是因为希望才去改革,而是改革了才有希望;不是因为成功了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成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 专家观点
管理的3个关键词
2小时演讲
42次掌声和笑声
饿着肚子听讲座
鲜花送给“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