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师成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度团队

  重新与工作建立联结——“勇气更新”活动

  严格地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国珍所组织的“勇气更新”活动,算不上一个团队活动。它的成员不固定,几乎1年组织一次大型活动。可是尽管这样,每一个参加过“勇气更新”活动的教师都对吴国珍念念不忘。他们不止通过活动来联结彼此的关系,还有一本影响教师精神成长的书籍——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在过去的10年,帕尔默不仅出版了《教学勇气》一书,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教师成长中心。后来,顺应非教师人数不断增加的需要,教师成长中心更名为“勇气和更新中心”,以此来帮助各行各业的人,让他们与自己的工作重新建立联结。

  受此启发,吴国珍也产生了举办“勇气更新”活动的念头。在活动中,教师心灵成长共同体走向公众,似乎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温暖的心相聚在一起,心中的火种,彼此照亮。

  吴国珍认为,教师共同体灵魂的清澈,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不断滋养教师生命活力的源泉。而“勇气更新”活动的归宿,在于教师与教师心灵之间的真诚分享和相互之间的学习与反思,并将其制度化为教师研修成长过程的常态。

  ——第524期《重拾心灵 勇气更新》

  

  在对话与交流中走向远方——“知行社”

  有人说,教育是孤独者的事业。这句话放在7年前的四川省绵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谢云身上,比较合适。

  2006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家级远程网络研修改变了他的看法。

  谢云发现,打破教师精神灵魂的隔膜,形成交流与对话的机制,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作为致力于精神培孕、灵魂呼吸的事业——教育,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有一种积极的,向上、向真、向善的召唤声,不断激发和引领自己,向着更新的目标不断前进。”这种发现让谢云欣喜不已,在他心里,想要成立一个“共同体”的念头挥之不去。

  2007年3月30日,知行社正式成立。谢云略感欣慰,但心里却更加不安,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也更大了。思考改变状态,行动改变命运。成立之初,知行社确立的宗旨是“展示我们的生命成长和经验,提升我们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成立7年,知行社如今已拥有近200名成员。在知行社里,从“风来云往”廖学军、“霏霏小雨”孙健秀,再到“冷月星辰”罗红、“格子yuyu”钟锦钰……虽然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又都清晰地知晓,在教育生命的行走途中,始终要沿着“知行合一”的道路,走向远方。

  ——第526期《一路“知行”向远方》

  

  相互搭台 共同唱戏——“四语”学科组

  何谓“四语”,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四年级语文学科组,该学科组共有8位教师,清一色的“娘子军”。这个学科组可谓人才济济,有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市区级师德标兵,有区级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等。这样的团队不好带,“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是8位优秀的女教师,那得多少台戏?但在“四语”,这样的担忧不成立,她们在这个团队里相互搭台,共同成长,只为学生们唱一台好戏。

  全校率先承担“思维与表达”、“阅读与欣赏”等4门选修课的任务;自发研制课外阅读教材《乐读》;自办的“家教小报”让家长动起来;别致的“小讲师活动站”让学生“high”起来……这些新点子、新举措都是“四语”团队的结晶。“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战斗。”“四语”人这样说。

  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会带给人无限的正能量。“我在工作的同时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得到了更多的乐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它让我更加愿意去投身工作。”洪丽娟的话代表了“四语”的心声。

  成长,进步,每天都在这个团队发生。

  ——第528期《“四语”的小伙伴儿们》

  

  从独行到结伴——“南京物理教师成长共同体”

  成长,对青年教师而言,是一门必修课。有人认为,这门课的导师是前辈,是专家。但在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教师朱文军看来,导师是自己。在朱文军的发起下,原本只在物理学科教研组存在的6人成长共同体,经过学校和省市区教研员的大力支持,迅速发展成为南京市鼓楼、玄武、白下、栖霞、秦淮、建邺、雨花台等区优秀青年教师和南京市外部分优秀教师交流学习的研讨平台。现有在册成员50多人。团队每两周活动一次,活动内容有教学研讨、观课议课、专家讲座、观看电影、论文选读、读书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

  这个团队带动每一个成员的不只是专业上的成长,它更像一盏“心灯”,点亮了这群年轻人的梦想。

  ——第532期《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梦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找到自己
年度榜样
年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