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开发
□ 张 君 毛福伟

  在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中,除课程目标外,课程内容规划无疑也是一项重要工作。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一定是“有结构”的,而“有结构”的课程一定要紧扣学校办学理念,统整于学校课程系统,并且丰富多样、弹性可选。

  基于目标,赋予应有时空

  在初级阶段,学校课程可以是“拼盘”式,包括校本化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及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但其课程整体规划必须以统一的“学校课程目标”为贯穿。对于校本课程来说,应在综合考量“国家教育目标”、“学校优势资源”、“学生成长需求”以及“学校课程目标”之后,形成课程整体架构。

  有了学校课程目标,还要有课程空间。也就是说,校本课程要有时间上的基本保证。

  此外,学校还要为校本课程争取更大的课程空间。即对各级各类课程,特别是重复率较高的课程进行统整,从而赋予校本课程应有的生存时空。

  多元架构,增强生本意识

  必须明确,在学校课程中,校本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我们认为,就内容规划而言,校本课程要由必修类和选修类课程构成。必修类课程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强调主题的统一性、内容的系统渐进性。对于选修类,应最大程度地考虑学生需求,做到“百花齐放”,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校课程目标涵盖下。的丰富多元。

  因此,面向学生个体需要的校本课程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适应。不能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理应成为教育的主场。

  丰富多样,梯度有序呈现

  国家在课程计划中给学校预留一定的校本课程课时,目的就是要弥补国家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不足。从这一角度讲,校本课程必须体现丰富多样的特点。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让学生“有得选”,才能关照到尽可能多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内容而言,校本课程可以是知识课程(以知识学习为主),也可以是经验课程(以活动体验为主);与此相适的呈现方式可以是“百家讲坛”类的听讲赏析式,也可以是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体验式……

  深度把握,蕴育涵文化力量

  从国家增设校本课程的主旨来讲,校本课程应着重关注学生个性、志趣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意味着,校本课程应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文化课”——具备独特的文化味道,发挥特有的“文化涵养力”。

  开设校本课程更应注重学生隐性素质的优化和内在人格的修炼。正如西南师范大学范蔚、李宝庆等专家所认为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开发”,不能抛却其应有的文化土壤,剥离其特有的文化因子,不能“仅从技术层面去把握和理解”。

  事实上,就广义的课程内容来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一种“文化——社会”活动,系统地了解其包涵的文化知识、文化现象,一定程度地理解这些知识、现象所反映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是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就某一门校本课程来说,应通过适度的规划、适情的设计,使其由表及里地内化成一种文化心理,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文化气息,让学生浸润其里、受益其中。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州市实验中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一线动态
家长三参与:汇聚一所“社会大学”
家委会:承担家长学校三大角色
家长社团:做好学生临摹范本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开发
中小学家校共建之变